有三種經典的現象出現在了很多家庭內,而每當這種現象出現的時候,這個家的孩子和父母一定是不和的。
1、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在一定年齡,將會萌生較強的隱私意識,其實就類似于動物的領地意識。如果家長侵犯孩子的隱私,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等,都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繼而導致親子關系惡化。
2、公共場合訓斥孩子: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家長要是不分場合地訓斥孩子,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屈辱,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社交等,孩子自然會非常生氣。
3、舊事重提:孩子犯錯很正常,成長就是錯誤不斷的過程。但如果家長老是揪著以前的錯誤不放手,會讓孩子十分的反感,引發親子感情危機。
所以,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這幾種現象,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如何和孩子正確溝通?
1、發自內心尊重孩子家長首先要明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良好的溝通關系是建立在充分的尊重之上的。面對孩子的一些意見,哪怕家長覺得不成熟、不完善,家長也不能采取俯視的姿態,應該認真聽取孩子真實的想法,再和孩子權衡利弊共同決定。
2、平等交流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平等交流,最能體現平等原則,在平等的基礎上孩子才更加愿意信任父母,向父母傾訴,也讓家長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內心。平時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互相商量、互相妥協,彼此體諒的原則。
3、承認自己的不足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覺得自己需要保持絕對權威,因此哪怕自己錯了也不愿意坦然認錯。事實上人無完人,孩子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強,家長們要接受孩子總有一天會比自己更優秀的現實。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孩子請教,這樣親子之間交流才能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