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被父母吼了,還哭著要「抱抱」,家長要知道其中原因

Wendy媽 2023/07/22 檢舉 我要評論

有一句俗語叫做「父子沒有隔夜仇」,許多家長也同樣如此認為,覺得小孩子不記仇,教訓之后只要哄一哄就會恢復如初。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被父母責罵之后,往往一邊哭著一邊伸開雙手,希望父母能夠抱抱自己。

其實這種現象的背后,代表著孩子的內心已經受到了傷害,充滿了極大的不安,需要家長慎重對待。

王女士前幾天帶著兒子一起乘坐捷運出門,列車剛剛靠站,還沒有停穩,車門也只是開了一個小小的縫隙,兒子就迫不及待的伸開手去觸碰門,大步的跳到了站台的對面。

這讓王女士非常崩潰,不顧周圍人的圍觀,對兒子進行了大聲的訓斥:「你怎麼膽子這麼大,沒有平穩就敢往下蹦,掉進去怎麼辦?你不要命了嗎?」

母親的訓斥,讓兒子愈加驚慌失措,不禁開始大哭了起來,而王女士也在孩子的哭聲中,意識到了自己剛剛情緒過于激動,但是礙于身為父母的面子,不好意思承認錯誤。

反而更加大聲的訓斥:「你還哭,說你幾句你就哭,一點也不懂事」,兒子聽了母親的訓斥,一邊哭得更大聲,一邊伸開雙手,想要得到媽媽的抱抱。

這一幕其實在生活中經常上演, 許多幼兒在被父母訓斥之后,反而會表示極大的依賴感,想要得到父母的肢體接觸。

其實這種表現的背后,意味著孩子在剛剛的吼叫中受到了傷害,受到了恐懼和不安,因此才格外的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安慰。

為什麼很多孩子被吼后,還是會向家長要「抱抱」?

1.確定父母的愛

孩子被吼之后,其實往往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引發了父母的不高興。

所以更迫切的希望通過抱抱來確定父母并沒有真正的生氣,依然是疼愛自己的, 這是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不要自己,會把自己扔在原地。

2.希望得到原諒

孩子想要抱抱,其實也是想要能夠得到父母的原諒,害怕父母對自己產生不好的評價,或者是對自己感到失望。

因為幼兒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缺少自我認知,所以極度看重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也會在父母的評價中來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這種想抱抱的行為,其實正是孩子的一種道歉,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原諒。

3.想要獲得撫慰

當孩子被父母吼叫之后,心理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在精神上也會出現惶恐不安的情緒。

因此非常需要能夠得到父母的撫慰,而親密的肢體接觸,往往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安全感,所以幼兒是趨于身體的本能,想要通過抱抱來獲得安慰。

幼兒的心思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所以父母的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導致諸多消極的后果,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父母的負面情緒,將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性格自卑敏感

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容易讓孩子養成自卑敏感的性格,時刻惶恐自己的行為會不會讓父母生氣,所以永遠處于小心翼翼的生活狀態,擔憂自己的表現會讓父母不高興,引發更大的矛盾。

這種性格不但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給人際關系造成許多困擾,讓孩子沒有辦法和別人正常的相處。

2.親子關系疏遠

如果父母面對孩子經常表現出負面的情緒,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加重孩子內心的恐慌,導致孩子害怕和父母進行親密接觸。

引發親子關系的疏遠,雙方無法達成互相依賴的密切關系,也就會給親子教育帶來許多阻礙,導致家長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灌輸給孩子,影響孩子的成長。

3.與父母對立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萌發,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會出現叛逆的情緒。

因此就會與父母產生對立的狀況,導致雙方的關系岌岌可危,很多時候孩子為了反抗父母而反抗,讓孩子無法獲得正確的教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所以父母應該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正視負面情緒給孩子所帶來的危害,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孩子營造一個穩定和諧的成長環境。

引導孩子在幼兒時期變得越來越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平穩的心理狀態。

在與孩子相處中,父母應該如何做?

1.保持情緒平穩

首先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應該保持情緒的平穩,即便有不高興的事情也要學會及時暫停,不要把負面情緒表達在孩子的面前。

可以私下里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調解, 面對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也要保持情緒的平穩,不要讓暴  躁 易 怒 的負面情緒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2.多做正向溝通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多注意正向的表達,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

不要輕易地為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也不要經常批評孩子,否則也會容易讓孩子產生 自 卑 等負面情緒。

3.積極引導為主

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一些不當行為的時候,應該學會理智地接納。 不要急著去責罵孩子,而是應該以積極引導為主。

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教會孩子正確的面對和解決,而不是強迫孩子必須改正,只有當孩子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行為的不當,才能夠更好的規范自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教授認為:「父母要采取「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和善讓孩子愿意配合,而堅定是指不嬌慣、不溺愛。」

由此可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保持正確的態度才是親子教育得以實施的基礎。

負面情緒不但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阻礙,只有和善堅定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避免受到情緒上的傷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成長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