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就算放開了二胎政策,家中孩子多了起來,但大多數父母仍然比較寵溺孩子。父母總想給孩子更好的,為了孩子付出所有。
愛是相互的,現在的付出是為了今後能夠得到來自孩子同等對父母的愛,但如果孩子長大後,被寵溺成了習慣,有些就會變成白眼狼,只知道索取,不懂感恩。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呢?
網上也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太窮,令他無法進入上層社會,過更好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言語中還對父母有怨恨,真是令人寒心啊。難怪有人說「父母皆禍害」這樣心驚肉跳的話。
時下許多中國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著白眼狼,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的心血,卻培養出了一個個白眼狼般「受之無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覺得父母付出的所有都是應該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有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夠多,孩子還會覺得是父母的錯,還會心聲怨恨。
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用,他只是個優秀的「白眼狼」。
為什麼父母付出得太多,卻養不出會感恩的孩子?其實答案很簡單:很多父母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往往只知道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只關心孩子成績,卻忘了教孩子感恩。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有一天父母不在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心中的怨恨會吞噬了他。
心存感恩是一種可貴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前提。孩子是現代家庭的中心,父母要想讓孩子成長為有用的人才,除了給孩子愛與呵護,更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和尊重別人。
1、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辛,和父母一起勞動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要從娃娃抓起。當今社會,大多孩子都被家長溺愛,這就造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孩子想要什麼有什麼,哪知道東西的來之不易,也自然不知道珍惜了,更談不上感恩了。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讓孩子自己工作的辛苦,不要讓孩子覺得錢是白來的,也不少想要什麼東西就能買什麼東西的,要教孩子想要有所收穫,就必須付出,平常要多給機會讓孩子與自己一起勞動,體驗生活。
2、讓孩子對生活中的小事件道謝,漸漸成為習慣
日常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教會孩子從小教學會道謝,讓感恩成為一種家庭習慣。孩子不一定是在收到禮物時才道謝,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爸媽的一句誇讚,孩子就應該回一句謝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道謝,讓孩子隨時把「謝謝」二字掛嘴邊,總是好的,這樣也就慢慢的養成了道謝的習慣了。
3、在一些特殊場合進行感恩教育
有些時候,在一些特殊場合進行感恩教育效果最佳,比如,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過生日,這都是讓孩子學習感恩的好機會,以生日為基礎,教孩子感恩,這樣的日子意義更深刻,孩子也會深深地留在腦海中。
4、對孩子不要過分溺愛
有些家庭由于父母的溺愛,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蠻不講理、霸道的壞毛病,在家儼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氣派。父母不停地給孩子愛,日子久了孩子也就習慣了,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思想也漸漸被固定,自然也就那一感謝父母對他所做的一切,切忌不要對孩子過分寵愛。
5、感恩身邊的人
讓孩子懂得回報他人,孩子在受到幫助後,應該對幫助他的人說感謝,這也是感恩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在平時也要讓自己的小孩學會怎樣感謝別人,在自己受到幫助後,應該怎樣感謝別人,這也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的開朗大方,得到更多的喜愛與照顧。
6、父母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面鏡子,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要教會孩子感恩,首先自己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自己的父母長輩要孝順,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要感謝,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成為一個感恩、懂恩的人。
7、培養孩子懂得親情
家庭是各種情感的歸宿處,也是孩子感受親情感受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感情的依託。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情商,教育孩子懂得親情。比如看到電視或者電影感人的情節,可以跟孩子講解探討,比如有些電視裡父母為了孩子做出的偉大犧牲,這樣孩子看了也會產生很大的心靈觸動,慢慢的也就能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
詩經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生養之恩,是這世上最大的恩情。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奉獻,世間的孩子,成人的第一步就應該是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他們的付出。
感恩,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對他人的給予要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及時說聲「謝謝」;懂得關愛、感恩家人和朋友,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
家長在語言教育上同樣要做到示范,經常地在孩子面前說感謝別人的話,教育他們待人接物要適時表達感激之情,讓孩子收到饋贈時也會禮尚往來,久而久之,孩子心中感恩的萌芽就會深深埋下了。
愛孩子,贈送什麼都不及給予一顆學會感恩的心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