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躲貓貓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后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Wendy媽 2022/09/13 檢舉 我要評論

BBC一部紀錄片中,兒童心理學家對3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實驗。調查結果發現,嬰兒最喜歡的小游戲,竟然是簡單的「躲貓貓」。

英國BBC紀錄片《寶寶的異想世界》中,心理學家針對0-1歲的孩子,設計了5個不同的親子互動游戲:撕紙、手帕放嘴里、杯子當帽子、裝成貓咪、躲貓貓。

工作人員通過觀察孩子是否被逗笑,來判斷他對這個游戲是否感興趣。

實驗結果發現:小寶寶玩得最開心的游戲是躲貓貓,有超過70%的寶寶被逗開懷大笑。

『三個階段的躲貓貓』

第一階段的「躲貓貓」

父母捂著臉,再慢慢打開,

配合上夸張的聲音和動作,

遮住,打開,遮住,打開,不斷重復。

每次次看到你的瞬間,

小寶寶都會哈哈大笑。

第二階段的「躲貓貓」

只藏腦袋不藏腿?

我看不見你,你就看不見我。

第三階段的「躲貓貓」

一方躲藏,一方尋找,

藏在床底、藏在衣柜...

這個游戲,我玩到六年級...

『兩個有趣的問題』

1.為什麼孩子愛玩捉迷藏?

「捉迷藏」的行為背后,隱藏著孩子心理認知發育的小秘密。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把藏起來的東西找出來,其實是認知升級的表現。

比如,在《寶寶的異想世界》中,

有一幕是這樣的:小嬰兒很喜歡一個彩球,他目不轉睛的盯著看。但是,當工作人員用布把球遮起來后,孩子突然愣了一下,然后收起目光,看向其它。

他不知道彩球就在布的下面,

他以為,彩球消失不見了。

躲貓貓這個小游戲,除了親子互動,讓孩子感受到刺激驚喜,還讓他們逐漸明白「物體的常恒性」:即使你看不到對方,但對方仍然存在。

2.孩子為什麼「只藏腦袋不藏腳」

那是他們傻嗎?當然不是。

那是孩子的心理認知能力還不健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有一個著名的「三山實驗」,實驗結果證明:

6歲以下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看到的,和別人看到的是一樣的。自己看不見時,別人也會看不見。因此,才會出現幼兒「只藏腦袋不藏腳」的有趣現象。

世界上,大概沒有孩子不愛「躲貓貓」的吧?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