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問題,一直都是家長們最關注的問題。在這個文明社會,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尤其是那些無權無勢,沒有背景的家庭,可以說孩子的學習成績是走向幸福人生的唯一密匙。
但是,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并不理想,甚至在家長的不斷「教育」下,仍舊得不到提高。
小慧班里又一次開班會,小慧的媽媽不情愿地來到了學校。和小慧媽媽預料的一樣,在家長會上自己的孩子又被點名提醒了,老師再一次地「邀請」小慧媽媽和學校做好配合,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學習態度引導,一起將孩子的成績提上去。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小慧媽媽也非常想要讓小慧的成績得到提升,但無論管得再嚴,哪怕是「五花大綁」,孩子就是沒有一顆學習的心,甚至有時候小慧媽媽管的太嚴了,小慧還會產生厭惡、反抗的情緒,這讓小慧媽媽直呼無奈。
為什麼家長越「嚴」,孩子越不喜歡學習?
在家長的思維中,覺得只要孩子在學習上付出一定的時間,就能夠得到相應的成果。
于是,很多家長都喜歡對不愛學習的孩子進行嚴管。比如孩子做作業不專心,家長就站在背后緊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稍有怠慢就會遭到家長的呵斥。
又比如,孩子學習不好,家長就給孩子買來大量的練習冊,逼著孩子把自由時間、娛樂時間全部用來做題,覺得這樣能夠增加孩子對于知識的掌握。
還比如,家長為孩子報補習班、輔導班、提升班等等,讓孩子多「受教」,從而對知識點掌握得越來越透。
但其實,家長的這些行為,對孩子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給孩子增加極大的學習壓力。
一旦孩子被學習壓力壓得喘不過氣,那麼出于本能, 孩子就會將學習與壓力放在一起,認為學習會引起一系列的負面結果。
所以,孩子就會打心底地抵觸學習、厭惡學習,在這樣的狀態下,父母就是讓孩子整天泡在課本中,孩子的學習成績也無法得到提升。
孩子不愛學習是家長不夠「狠」,有些家長可能會說,管得那麼嚴,還不算狠嗎?其實,我們要明白,我們和孩子處于同一陣營,而不是「敵對勢力」。
所以,我們要用「更狠的話」來教育孩子,有位媽媽的做法就非常睿智,她的孩子不愛學習,她不打也不罵,就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狠話」,結果就讓原本不愛學習的孩子愛上了學習,并且孩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她的方法也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睿智,不打不罵,簡單3句「狠話」讓孩子愛上學習
第一句話:「聽說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參加這次競賽活動?」
家長們是如何給孩子普及學習目標的?很多家長可能會說,「學習好了,回頭上清華北大」,但是,上了清北又能怎樣?
有些家長會說,「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不過,到底學習怎樣能做貢獻呢?
還有些家長干脆就是說「你要努力學習,將來出人頭地」,那麼,到底怎麼個出人頭地法兒?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這些「遠大理想」的時候,孩子雖說會受到短暫的激勵,但是很快孩子就會陷入茫然, 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意味著什麼,當孩子無法理解自己的目標時,就很難去一步步的實現目標了。
對于為孩子建立學習目標,這位媽媽就與眾不同,她雖然也會給孩子設定「遠大目標」,但是更懂得為孩子設定近期目標。
比如孩子的活動積極性是很高的,媽媽就說「聽說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參加這次競賽活動?」孩子就可能會因為想要參加活動而好好學習。
所以,對孩子 建立短期目標是很必要的,因為孩子能理解、看得見、容易實現,就 能夠給孩子更大的驅動力、更強的積極性。
第二句話:「這道題該怎麼做?」
「這道題該怎麼做?」、「這個英文怎麼讀?」、「這句詩詞啥意思?」這位媽媽經常會問孩子這類的問題,似乎這位媽媽就是一名十足的「笨蛋」,連很多孩子都知道的知識,自己都不知道。
而孩子聽到媽媽的詢問,也會積極的回答,一是想要真誠的解答媽媽的「疑惑」,二是這種 「超越大人」的感覺是真的爽,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而當孩子被這種積極的感覺所影響的時候,就會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
所以,家長們不要總覺得自己必須「強于孩子」,不要覺得「下問」就是恥。
如果家長能夠經常性地「求助」于孩子,那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提高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三句話:「那個大象牙膏真有意思。」
想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那麼就需要 找到讓孩子感興趣的「點」。
這位媽媽就是這樣。孩子上國中的時候,不喜歡化學,結果媽媽就有意無意地帶孩子看了一個關于 「大象牙膏」的化學實驗視訊,而孩子從此就開始對化學很感興趣,甚至解決了「大象牙膏」的問題之后,還迷戀上了更多的化學知識。
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強的,如果遇到了他們想要知道的問題,那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實是很高的。
所以,當孩子偏科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根據偏科的特點來營造一些「不經意」的東西,吸引孩子對該學科產生興趣。
結語
面對孩子不愛學習的情況,家長施以「高壓政策」是不行的,這種短時間內壓榨孩子精力、健康、積極性的行為,只會毀了孩子。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采用合理的引導方法,相信孩子的進取心, 用「狠話」來讓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從此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