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是會的,但因為不自信,就連試都不敢試;因為沒有嘗試,也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從沒有成功過,就變得更加不自信,甚至自卑……成了惡性循環。
孩子不自信,很頭疼。
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同樣重要。今天分享10個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細節,供大家參考。
01、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孩子多探索、多嘗試,多學習新的技能,而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重復已經學會的技能上。其實,學習并掌握新技能的過程,就可以讓孩子慢慢獲得自信,因為他們是通過親身體驗來證明自己有接受挑戰、掌握新技能的能力。
02、允許犯錯、允許失敗
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不用因為犯錯而過于糾結,更重要的是從錯誤中獲得成長,并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
同理,我們也要允許孩子失敗,讓孩子明白失敗,不等于徹底完蛋了。相反,失敗了,可以總結經驗,下一次更努力的、用更好的方法去嘗試。
面對犯錯和失敗時的心態和狀態,孩子終身受用。
03、及時肯定孩子的堅持不懈
有的人自信,不是因為他們從不失敗,而是他們在失敗面前不輕易放棄,就算是失敗了,也能理性面對。
所以,發現孩子積極面對失敗、不斷堅持、反復嘗試時,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他們,因為這是很重要的個人質量。
04、贊揚孩子努力的過程
任何新知識、新技能的習得,都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只有努力了之后才有可能看到成果。所以,我們從小就要讓孩子明白努力過程中‘努力’的重要性。努力了、方向對了、方法對了,成功也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05、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多發現這些特質,也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特長和擅長。
06、樹立自信的榜樣
想要孩子自信,我們自己得先作出榜樣。當然,樹立自信的榜樣不代表我們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完美無缺,從不失敗。其實,樹立自信的榜樣,更多是讓孩子看到我們積極接受挑戰、用心努力準備的過程。哪怕過程中,我們有壓力,但也盡可能讓孩子看到我們積極樂觀的一面。
07、制定合理目標,并努力實現它們
與孩子一起制定清晰的、合理的目標,一旦實現了,孩子會因此而獲得激勵。生活中多了解孩子的想法,看看他們想做什麼,想實現什麼。如果是很大的目標或夢想,可以試試陪著孩子分階段、分步驟、一點一點去實現。所有這些,是孩子學習如何制定目標、如何努力實現目標,這些技能對孩子終身受用。
08、讓孩子參與家庭日常事務
孩子們很多時間都在學習、做作業。除了學習,其實我們也應該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通過參與這些日常事務,讓孩子更有家庭一員的感覺,體會自己的價值感。
09、讓孩子從小明白:不用追求完美
我們自己活了幾十年了,可能仍然有一些完美主義,并因此而受罪。所以,對孩子們來講,最好讓他們早一點明白,不用追求完美。假如在電視、電影、社交媒體上看到各類完美故事,要提醒他們這些只是故事、或者只是現實的一部分。
人類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不完美,一點問題都沒有。
10、愛孩子并且讓孩子知道自己時刻被愛
讓孩子知道,不論發生什麼,比如失敗了、犯錯了、考砸了,爸爸媽媽一直都在,一直都愛。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講是無價的,這些愛也是力量,可以讓孩子們更勇敢地去努力、去試錯、去面對失敗。
這一點放在最后,但我認為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一切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