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這幾年對教育方式的討論,更是熱火朝天。比如,出現一些「喪偶式育兒」、「詐尸式育兒」的名詞,當然還有「窮養」和「富養」的概念。而且,歷來父母們對窮養富養的爭議比較大,而且都各有各的道理。
其實,窮養富養不如教養,給孩子立下這些「規矩」,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說話、做事得體,對人有禮貌
看一個孩子的教養,主要就是從他說話、做事來看的。而教養的第一體現,也就是在待人接物的禮貌上。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立的第一個「規矩」就是,說話、做事得體,對人有禮貌。比如,見人要到招呼,要學會用「請」、「您」一些敬詞。在別人說話時,不要隨意插話,更不能粗暴打斷別人的談話。
而在做事上,不貪小便宜、不在別人背后嚼舌根、不用有色眼鏡看人等等,這些得體表現會讓孩子看起來教養十足。這樣的孩子,不僅左鄰右舍喜歡,在學校也會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其實,這也是在培養和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他的成長和未來都有好處。
與鄰里保持界限感,客客氣氣的狀況剛剛好
另外,要給孩子立的第二個「規矩」,就是要他不要太「自來熟」,要與鄰里保持界限感,客客氣氣的狀況剛剛好。像有的孩子,跟鄰居相處特別沒大沒小,去了別人家里也是這里看看那里瞅瞅,還隨意動別人的東西,有些甚至還會留在別人家吃飯。因為是小孩子,鄰居可能當面也不好說什麼,但是背后就會感慨孩子缺少教養,太沒規矩。
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跟鄰里好好相處是好事,但是不需要表現得過于熱情。不要到別人家里亂翻東西,更不能隨隨便便就在別人家里吃飯了,保持客客氣氣就挺好。同理,也要求孩子也不能讓鄰里跟自己太熟,比如借取東西就不能對鄰里太隨意。主要讓孩子明白,可以幫忙的事情盡量幫忙,不方便幫忙的事情要禮貌拒絕。
尊敬長輩,幫助弱小
此外,一個人的教養在對待長輩和弱小方面,體現的最明顯。如果,孩子見到老人會主動打招呼,甚至幫老人拿點東西,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會主動讓座位,看到孕婦也會小心不擁擠,那麼毫無疑問,你的孩子是有教養的。
所以,給孩子立下尊敬長輩,幫助弱小的「規矩」,不僅能讓孩子收獲夸贊,更能讓孩子形成一種和善的內心。如果內心溫暖充滿陽光,孩子的外在表現、氣質都能讓人如沐春風,教養更是時時體現。
家長們,你給孩子立這些提升教養的「規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