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ㄅㄚ凌一直是父母最揪心的話題。
每每看到有孩子被qi負的事例發生,大家除了痛恨不已以外,也在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到校園ㄅㄚ凌的情況。
曾經有一項關于校園ㄅㄚ凌的調查報告,這一項調查是面向廣大網友展開的,只是調查的結果卻令人震驚。
根據最后得到的數據來看,幾乎有40%的人會對校園ㄅㄚ凌袖手旁觀,有一半的人被別人ㄅㄚ凌過。
這也就是說,在實際生活當中,不管學校的管理有多嚴,還是難免會有一些孩子被ㄅㄚ負。如果我們對每一件ㄅㄚ凌事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總結,不難看出,校園ㄅㄚ凌的「施bao對象」可能是ㄅㄚ凌者,也可能是以前的「被ㄅㄚ凌者」,而實際情況遠超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一個長期處被ㄅㄚ凌的孩子,往往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征,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家庭和父母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面,這幾種爸媽,尤其最該注意。
★喜歡「逃避問題」的爸媽
●在一些家庭當中,爸媽一直都在「推脫」「躲避」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
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回到家后對孩子的訴求常常愛搭不理,關于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也是夫妻之間相互推諉。
有些父母以為他們的孩子不會遭受到這樣的對待,即使是孩子們向他們說明了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會錯誤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想逃避校園生活,或者是同學們之間開的玩笑,所以并不在意或者回避這個問題。
而當父母們「逃避」問題選擇「忽視」的時候,孩子們的內心往往會更加失落和悲觀。
他們不知道被別人針對的時候要怎麼做,也不知道處于危機情況下自己應該采取什麼措施,他們也不知道被別人笑話的時候自己要不要默默忍受,即使是遭受到他人冷言冷語的時候,他們也會顯得不知所措。
因為沒有人給他們撐腰,沒有父母做他們的后盾,一直對這個問題「不聞不問」避而不談的父母,很容易讓自己的孩子處于校園ㄅㄚ凌當中。
★不分「青紅皂白」的家長
●家庭成員不分是非,直接給孩子「扣大帽子」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當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他們沒有能力獨自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沒有幫助他們,反而一味的指責他們,「他們怎麼不ㄅㄚ負別人,就只ㄅㄚ負你呢?」,「你肯定做錯什麼事情了,要不別人怎麼會ㄅㄚ負你呢?」
很容易讓他們的孩子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當中。
長時間的指責會讓他們隱藏自我,這不僅不會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反而會讓他們藏起來自己真實的想法,一個不會「告狀」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別人的ㄅㄚ負甚至以后會成為ㄅㄚ凌別人的人。
★沒有「底線」意識的父母
●這類父母容易教出「沒有底線意識」的孩子,也會成為ㄅㄚ凌的目標
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容易發生矛盾和口角,家長們在調解的時候,經常會說:
「不是什麼大事!」「這有什麼可在乎的!」
可家長們并不知道,他們這一句簡簡單單的不在乎,反而會在無形當中,破壞掉孩子底線意識的建立。
如果孩子們被小伙伴們刻意針對,家長的一句「不是什麼大事」「小孩子的都是小事」,往往就會讓他們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信心受挫,往往也會破滅了孩子們尋求庇護的期望。
生活當中,這樣的不重視,正在一步一步吞噬孩子的「心靈的底線」。
當他們心中的底線意識已經磨滅光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一再忍讓,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懦弱的孩子。
★不會「換位思考」的父母
●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也會讓孩子處于被ㄅㄚ負的狀態
那些被ㄅㄚ凌的孩子大多是在求助無果之后才選擇默默承受的。
當小孩子們受到ㄅㄚ負的時候,他們本能的會期望得到家長的保護,而家長們以大人的角度思考,認為孩子所受到的shang害沒有什麼,他們不明白孩子的想法,也讓他們沒有辦法得到保護,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陷入到一種擔驚受怕毫無「安全感」的狀態當中,在絕境當中很容易失去所有的「希望」。
父母們沒有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也是助長校園ㄅㄚ凌的原因。
除了學校的學習教育之外,其實家長們能做的有很多,沒有和孩子好好溝通,沒有合理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是讓孩子容易受到ㄅㄚ凌的主要原因。
如果家長肯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引導他們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那麼孩子們也就知道在遭受到校園ㄅㄚ凌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他們就不會受到如此巨大的shang害了。
如果孩子遇到校園ㄅㄚ凌,你會怎麼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