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有2種表現,說明親子關系有障礙,可用3個方法來修復

Wendy媽 2022/10/20 檢舉 我要評論

最近,好幾位朋友向我傾訴: 孩子越來越不親近自己,越來越不聽話了。

小時候依偎著自己,半步也不想離開;一天能喊上幾百遍「媽媽」,喊到你心煩意亂;下午最喜歡媽媽去幼兒園接,要是爺爺奶奶去接會很不高興;分床費了好大的勁……

可是,現在呢?

不再讓媽媽摟抱了,媽媽靠近點會趕緊挪開;媽媽說話稍微多點就嫌棄嘮叨;好長時間沒聽他分享學校里的事情了;甚至,回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關上門……

那個可愛的乖寶寶哪里去了?

很多父母會發現,小時候跟自己非常親近的孩子,長大后卻越來越生疏,原先的親密關系不知道哪里去了。

雖說孩子漸漸長大,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意識,但有些孩子的表現確實是在故意疏遠父母。

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表現的背后,很可能是親子關系出現了裂痕,孩子從心理上不再依戀你了。

孩子若有這2種表現,說明家庭中的親子關系有了一定的障礙。

01、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

在孩子青春期以前,大多數父母都能比較好地掌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但是,從孩子上國中開始,有些孩子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再愿意聽自己的安排了,也不再愿意跟自己分享學習的事情、與同學交往的事情。

有些父母只覺得孩子疏遠自己了,卻不知道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女兒回家興奮地跟媽媽講述學校里發生的趣事,媽媽卻一邊用手機聊著天一邊聽女兒講,讓女兒感覺很敷衍。

兒子談論的足球和游戲,媽媽認為都是不務正業,一個勁地催促他去做好作業才是正事。

這說明父母對孩子的認識沒有跟上他們成長的節奏,沒有真正了解他們快速成長的心理,孩子經常得不到回應之后,心理上跟父母越來越疏遠,不再依戀父母了。

02、孩子迷戀電子產品

朋友上初三的兒子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撥,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卻是屢教不改。正是面臨中考的關鍵時期,兒子卻如此不走正道,父母氣得恨不能打死他算了。

孩子發展到這樣的程度,親子關系肯定非常僵。

當孩子不再依戀父母,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認同和夸獎,很容易將感情投入到虛擬的網絡世界當中去。

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無奈、無助和焦慮,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都消失不見,而是獲得了愉悅感和勝利感,當然會令他沉迷而無法自撥。

重修親子關系,父母可以這樣做

第一,用心關注孩子。父母發自內心去關注孩子,像小時候待他那樣,為他一點一滴的進步而開心,愿意陪他「浪費」一點時間做一些無聊的事情,而不是表面上敷衍著陪孩子玩,暗地里卻盼著他趕緊去刷題。

第二,經常表揚孩子做得好的事情。用欣賞的態度發現孩子的優點,并當著孩子的面真誠地贊美孩子。不要覺得事情小就不值得開口,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的心理營養,就是連接親子關系的橋梁。

第三,定期總結孩子的優點。給自己定個任務,每到周末就寫下孩子的20個優點,或者20個做得好的事情。

也許,開始時,父母覺得找不出孩子的幾個優點,處處都是令人氣憤的事情。

但是,慢慢地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 孩子還是從前那個可愛又懂事的孩子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