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孩子過一歲生日,前幾天請客吃飯,在飯店看到孩子,已經能搖搖晃晃地走路了,朋友十分得意,逢人就說自己家孩子聰明,沒爬就直接會走了。
事實上,「沒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孩子,10年后差異巨大。
有一次,一個早教機構做活動,在距離孩子兩米處放置一個蘋果,一個2歲孩子和一個1歲孩子面前分別放一個爬行筒,鼓勵兩個孩子越過障礙去拿蘋果。
2歲孩子站在那里有點不知所措,望望蘋果又望望媽媽,似乎想讓家長給自己出出主意。
而那個1歲寶寶,看到蘋果二話不說蹭蹭蹭就爬了過去,很快就拿到了蘋果。
據早教中心的老師分析說,也許是因為那個2歲寶寶未曾經歷過爬行階段就直接會走,而 爬行不僅增強四肢的協調能力,還能提升大腦對肢體的控制力,以及幫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小一點的孩子是如此,對較大一點的孩子,更有有巨大的差異。
我家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每天都要求孩子在家在家至少閱讀半個小時,有的孩子經由老師的要求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而有些孩子則怎麼督促都不行,後來經過跟家長溝通老師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那些不愛閱讀的孩子,大多數在小時候沒有經過爬行這一階段。
事實上,早就有兒童專家曾對孩子的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小時候喜歡爬行的孩子長大以后說話能力更強,跟他人進行交往時溝通能力更強,同時閱讀能力更強。
沒爬就走沒有順應身體生長的規律。
一方面,沒有爬這個鍛煉適應的過程,寶寶本就柔軟的骨骼,會因為陡然的負荷引起脊椎骨變形、腿部變形等。
所以,爬這個過程是符合科學規律的、是一個必須的過渡。使身體各部分的承重有一個分散,適應調節的過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而家長們常常容易忽視的一點,就是沒爬就走會傷害孩子的視力。
一般八個月左右孩子開始學著爬行,而這時寶寶的視力發育尚未健全,剛好與爬行過程視野在一定的小范圍內相匹配,孩子有一個逐步擴展視野的過程。
而如果沒爬就走,陡然擴展的廣闊視野會迫使孩子強行調整視線,使眼睛老處于疲勞狀態,從而損傷孩子的視力。
結果有的家長還誤以為孩子是天生的近視眼。
沒爬就走會感覺統合失調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感覺統合失調。
通俗地說就是大腦不能很好地把身體接收到的信息,通過感官去協調化作指令發出。
其次,我們來看看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形式。
據調查有20%左右的幼兒園及小學生會有下列反應:
1.平衡能力不好,甚至走路不穩易摔跤;
2.手腳笨拙,不靈巧,尤其是一些精細動作做不到位;
3.注意力渙散,總是難以集中,總顯得迷迷糊糊;
4.反應遲鈍,總表現出膽小、內向,畏縮不自信;
……
這一系列表現綜合起來就是不夠協調、敏捷。
而這些不理想的表現往往會讓家長產生錯覺,不是覺得孩子天資不聰穎;就會對自己的教育方法產生困惑。
事實上,殊不知這都是不爬就走惹的禍。
最后,我們來說說爬行對于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性。
據研究,孩子會走前的爬行—手腳并用,調動全身的肌肉且重心適宜,是每個人一生中身體各個器官最早的綜合協調鍛煉,也是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有效的方式。
可以說是身體的協調性和大腦的良好發育不可或缺的關鍵過程。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走前的爬行對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腦發育和身體的運動可以說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在全身都處于積極運動的爬行中,大腦控制著四肢及全身的協調一致,同時又不斷反饋給大腦新的信息,左右同時活躍調動,也為智商的提高有著推波助瀾的積極意義。
就這樣,在爬行中孩子會越來越反應敏捷。
再說,爬行過程對孩子這個時段的認知提高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寶寶會通過這個時段身體的接觸和自己努力仰頭、撐肘、手腿腳的支撐、耳聞目睹等,系統地參與嘗試。
在這一過程中,寶寶通過自己的探索,自身的綜合能力有一個自然的無可替代的漸進的拔高過程。
可以說,爬行過程是每一個寶寶健康成長不可錯失的良機,切勿跳級喲!
如何培養及鞏固寶寶爬行的能力?
既然爬行這麼重要,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爬行呢?根據兒童行為學研究規律,寶寶的爬行期要經過以下三個階段:
0-6個月,嬰兒爬行的準備期:
這個期間寶寶的身體還沒完全發育好不具備爬行能力,此時我們可以先讓寶寶練習趴在床上,用粗粗的毛巾從寶寶肚子下面穿過,父母抓住毛巾兩頭輕輕提起,幫助寶寶挪動他的手腳,促進寶寶身體協調能力。
6-9個月,嬰兒的爬行敏感期:
有句話叫「3翻6坐8爬」,早一點會爬行的寶寶一般在6個多月就開始了,而晚一點的,也在9-10個月就已經開始了, 6-9個月的時期,是寶寶的爬行敏感期,此時的寶寶會快速從「坐」轉變成「爬」,而那些不會爬的寶寶,大多是沒有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
此時的父母,就要對寶寶進行會爬后的強化訓練。
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感興趣的玩具給寶寶玩一會兒,再把玩具放在大概一兩米后,引誘寶寶爬行,此時也可以在家里把地毯或者毛巾等東西排列起來,做成一條有趣的「小路」,讓寶寶體會不同的爬行感覺。
同時,可以引導寶寶爬上椅子,做要注意做好防護,這樣可以有效建立寶寶的立體空間高度概念,也可強化寶寶的手腳股力,不要擔心寶寶在此過程中摔跤,寶寶會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到如何避免危險的能力。
10-24個月,寶寶的最佳爬行期。
10-24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從爬行逐漸轉身站立和走路,這個期間寶寶的平衡能力和腿部支撐能力也在慢慢增強,家長更可以大膽放心地讓寶寶自己爬行。
這個年齡段,家長可以跟寶寶一起玩鉆山洞、爬山坡等游戲,既能增強寶寶爬行的興趣,又能增強親子關系,還可以讓寶寶通過爬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勇于探險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