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有4個「反常」行為,家長別急,孩子將來可能是數學學霸

Wendy媽 2022/04/13 檢舉 我要評論

現在的父母們都希望孩子是個學霸,學習上不用自己操心,從小的時候總是時時都關注著孩子的聰明舉動,而對一些反常行為,感到焦慮,心想會不會孩子有點傻,反應慢,以后會不會學習不好呢?

其實,很多時候是家長過慮了。你家孩子的一些反常行為,有時恰恰表明他可能有某種天賦。比如,如果你家孩子在6歲前有這4個反常行為,很可能他將來是個數學學霸哦。

4種「反常」行為,你家孩子有嗎?

1、做事比較死板!

孩子做事一板一眼的,一二三步驟很明確,他們特別守規矩,甚至是有點死板。

比如當父母買一個玩具給他,他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馬上拆開玩,而是一定要先看了說明書才會開始玩。有時說明書上沒有標1、2、3,孩子會自己把1、2、3標上去。

父母有時會在旁邊看得干著急。

就像有位爸爸說的:我兒子從小做事情就一板一眼的,我經常擔心他太過死板不知變通,擔心他腦子慢,以后學習跟不上。

而事實證明,他真是多慮了。他家孩子的數學一直都特別好,妥妥的數學學霸。

數學是非常注重邏輯和秩序的,它不像語文,一道題可以有多個答案,數學在多數情況下,有且只有一個答案,解題也是有嚴格步驟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6歲前就特別注重秩序,做事有序、嚴謹,那麼,他上小學以后,很可能數學會學得相當不錯哦。

2、性格有點悶悶的!

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小,他們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遇到事就大哭大鬧的,很多時候,他們表現得很平靜,很佛系,甚至會給人一種呆呆的,腦子不太靈光的感覺。

父母們又要急了,想方設法地去讓孩子活潑起來。

其實大可不必。

擅長搞數學的人原本就是偏理性和冷靜的。

我還記得我國中的一個同班同學,女孩,她爸媽跟我們說,姑娘從小就淡定,幾乎沒有什麼情緒波動,有點悶悶的,其實她特別聰明,數學一直頂呱呱。

我朋友的弟弟就是個數學學霸,從小也是性格極其穩定,我朋友打他罵他,他弟弟都沒有什麼情緒,像個世外高人一樣,弟弟是數學學霸,本科和研究生都讀的數學。

所以,父母們也不要因為孩子性格悶而擔心,說不定你家孩子將來也是個數學學霸哦。

3、有分類強迫癥!

孩子特別喜歡將雜亂的玩具重新分類、整理,不斷地進行排列組合,就像有強迫癥一樣。父母會覺得孩子既然整理好了就行了,干嘛又打亂重新排列呢?

其實這種行為表明,孩子非常有秩序感,當他在不斷排序整理時,他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不斷地增長,而往往邏輯能力強的孩子,數學都不會差。

4、總是偏愛某一類玩具。

孩子偏愛玩樂高、雪花片、磁力片類的玩具,就算沒人陪他玩,他也可以一個人在那里玩很長時間。他會反復嘗試把不同的組件進行重新組合,裝了又拆,拆了又裝,樂此不疲。

這類玩具會讓孩子的空間感得到加強,為他們將來學數學,尤其是平面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以上4種「反常」行為,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那孩子很可能以后是個數學學霸哦。

家長可別把這些行為當成毛病去糾正哦。

當然,想孩子將來數學好,在6歲之前給孩子做一些啟蒙也是很必要的。

爸爸媽媽們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

1、在生活中引入豐富的數學語言。

爸爸媽媽在跟孩子互動時,可以試著讓孩子將數字和物品建立起聯系。

可以跟孩子說: 寶貝,這里有多少個杯子呢?1個,2個,3個,哇,有3個杯子!

可以讓孩子給你遞東西: 寶貝,給媽媽5個蘋果好嗎?

數字原本是抽象的,但跟物品聯系到一起后,孩子很容易理解和運用。

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數學語言,如, 大小多少長短高矮等,孩子的理解力是非常驚人,你說得多了,他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2、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概念。

可以帶著孩子玩積木,孩子通過小手拿積木,再把積木搭建起來,他會慢慢地發現不同立方體的特點。

比如,椎體和球體是不能放在下面的,它們會滾動,不穩定,而長方體、正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是平的,可以放在最下面。

讓孩子在玩中學,他可以認識不同的立方體,在大腦中建立空間感。

3、可以借助數學啟蒙繪本來學習。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