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之后,一開始都是我去接的,但是逐漸的,我實在是不想去了,讓孩子的奶奶去接。
原因很簡單,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奶奶或者姥姥接的。老人們聚在一起就聊聊天,中間夾著我們這些年輕人,感覺有些阻礙他們聊天,于是在排的隊伍中,為了方便老人聊天,小編總是一退再退。
于是,小編干脆讓孩子奶奶去接她放學了,正好她也能和其他老人們聊聊天。
但是幾次之后,孩子就委屈了:「 媽媽,你為什麼不來接我放學了。雖然我也很喜歡奶奶,但是你不來接我放學,我覺得我都不幸福了。」
那時候小編才意識到,原來,接孩子放學的人選,也關乎了孩子的幸福感!
01 幼兒園放學接娃人選,直接關乎孩子幸福指數
侄女小時候,都是奶奶帶大的,也一直是奶奶接送著上幼兒園。有一次,表姐下班早,興沖沖地跑過去接孩子放學,讓表姐沒想到的是,孩子站在校門口不肯走,非要奶奶接。
最后沒辦法,奶奶只能趕過來,才順利將孩子接走。
也不難理解, 孩子從小和奶奶吃,和奶奶睡,對奶奶特別依賴。幼兒園放學,最想見到的也是奶奶,甚至到了媽媽來接就不肯走的地步。
是不是覺得挺不可思議?而且侄女和父母其實也是住在一起的。
試想一下,你出差回來,最想看到誰來接你?
你最想看到的那個人,就是你最信任、依賴的人。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每天放學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自己最喜歡的家人,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都爆棚。
02 你家誰負責接娃?人要選對
為了孩子的安全感,接娃的人選,一定要選對。
第一人選:娃最喜歡的人
條件允許,自然選擇孩子最喜歡的人。
尤其是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在幼兒園待了一天后, 第一個想要見到的人,一定是自己最喜歡、最依賴的人。在看到自己最喜歡的人的時候,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都會增強。
第二人選:家里有「閑」的人
對于那些平時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自然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讓爺爺還是奶奶去接。
只是,對于那部分平時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上了幼兒園之后,媽媽去上班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比較難過了。因為,媽媽沒時間接他們放學。
有時間接送娃的人,不是孩子最喜歡的人,這時候可以和孩子溝通好,不要讓孩子覺得是自己最喜歡的人不愿意接自己。等時間長了,孩子對接送的人也就沒那麼講究了。
尤其是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放學出來見不到自己最愛的媽媽或者奶奶,可能情緒會比較低落。如果孩子對這個人很在意,那麼先讓娃最喜歡的人先來接幾天,等娃差不多適應幼兒園了,再換有「閑」的人。
第三人選:靠譜的同學家長
比起家長,孩子還有一個非常喜歡的人,那就是小朋友。
家長可以讓小區內處得比較好的、靠譜的家長,幫著一起接送孩子,這樣兩個孩子一起結伴放學,會覺得自己有個玩伴,特別開心。
當然,家長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好,照顧孩子的意愿。
03 接的人并非娃的「最優選」,該如何補救
雖說我們不鼓勵總是去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心里也要清楚,對于孩子而言,他的內心也是有「天平」的,情感會有傾斜。
在接娃放學的人,不是娃的「最優選」時,作為家長,其實有補救的機會,讓娃持續擁有幸福感。
補救1:娃最喜歡的人,補上陪娃的時間
放學沒辦法接娃,那麼在下班之后,就一定要補上陪娃的時間。
對于3-6歲的孩子而言,陪伴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同齡小伙伴的陪伴,這個在幼兒園就能做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陪伴,關乎孩子的性格發育,那就是親子陪伴。
孩子最喜歡的人,能給到孩子的不僅僅是好的親子陪伴,還能給孩子安全感、正確的引導等等。這在娃的成長之路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補救2:接娃的人,處理好和娃的關系
對于其他家人的感情,娃也分兩種,一種是正常喜歡,還有一種就是不喜歡。
小編曾經的一位同事,他總是說自家5歲的女兒是白眼兒狼,人家小姑娘都特別喜歡爸爸,她女兒連碰都不要爸爸碰一下,更不提和爸爸玩游戲了。
有一次同事接女兒放學,女兒就一直板著一張臉。
后來和同事的妻子聊天才知道,同事一回家就玩游戲, 好幾次,女兒想要爸爸陪著玩,打擾了爸爸玩游戲,爸爸就沖她發火。有一次,爸爸甚至為此打過女兒,因為女兒拖了他的鼠標,讓他那局輸掉了。
不玩游戲、手機的時候,爸爸偶爾也會想要和女兒玩會兒,但是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玩,不顧孩子的意愿,久而久之,女兒對爸爸只剩下厭惡。
孩子是單純的,也是敏感的,他們能夠感受到誰是真的愛她。所以,如果日常和娃的關系比較一般,那麼娃自然不喜歡這個人來接自己。
因此,家長們也要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和娃的相處,是否存在某些問題。如果有,那麼一定要及時改正。
寄語
接娃放學,看似一件極其尋常的事情,但是也反映了一個家庭的情況、孩子和家人之間的關系。從育兒的角度來說,親子關系、父母家長的行為直接關乎孩子未來的成長。因此,為了孩子的成長,這些細節問題,一定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