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常把4句話掛嘴邊,孩子越長大越自信

Wendy媽 2022/12/09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的自信心對于孩子的成長影響是比較大的,擁有自信的孩子,往往做事更加積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更加勇敢,思考角度也會更多面。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呢?

父母常把這幾句話掛嘴邊,更容易培養出一個自信又陽光的孩子

第一句話:對于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

迪迪小時候,因為爸爸工作比較忙,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媽媽帶的,而媽媽對于迪迪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甚至有點「過度保護」,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直接忽視孩子的想法,自己為孩子做好決定。而年幼的迪迪,并不知道自主想法的重要性。

于是,迪迪很小就養成了一種遇事「無所適從」的性格,總喜歡問媽媽該怎麼辦。

小的時候,孩子的這種行為被看作「乖」,但其實這種現象是很可怕的,會讓孩子完全失去主見。

當迪迪上小學的時候,爸爸的工作相對清閑了很多,于是爸爸就更有時間來帶孩子了。但是爸爸帶孩子的時候,和媽媽帶孩子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爸爸帶孩子出門時,如果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爸爸都會給迪迪錢, 讓孩子自己去買。買什麼,買幾個,怎麼買,都自己決定。

當然,如果迪迪有什麼問題,爸爸也會事后去糾正迪迪。

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爸爸也會問迪迪該怎麼辦,比如爸爸和迪迪旅游的時候,是先去景點還是先吃飯,是坐車還是乘船等等。

就這樣,爸爸帶孩子的時候充分的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迪迪開始變得非常 積極興奮,陽光自信,因為迪迪 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強大」,很多事其實不需要依靠爸爸媽媽。

第二句話:可以幫一下我嗎?

「小孩子能干什麼?」很多大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知道的也不多,所以自己做事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孩子幫忙。

但是,孩子真的「啥都不會」嗎?并不是。并且,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可以幫到家長,比如小時候孩子替家長打醬油等等。

當然,現在有很多家長也意識到孩子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但是由于太過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從而「因噎廢食」,不讓孩子做任何事。

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 孩子從來不做任何事的話,是永遠不會做的,因為他們沒有經驗,不懂流程,所以 越晚做事,就越吃虧。

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的能力范圍內去尋求孩子的幫助。

比如平時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拿一下工具;比如平時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洗一下菜;比如自己有什麼個人問題的時候,和孩子互相討論一下。

雖說很多時候孩子可以提供的幫助不多,甚至沒有幫助,但是卻會讓孩子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被需要,而被需要,就會 讓孩子產生價值感,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為暖心。

第三句話:孩子你做得真好!

「干啥啥不行」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做事失敗之后,喜歡對孩子說的口頭禪。但是,這些家長在孩子成功的時候,卻非常吝嗇自己的夸獎。

有句話說得好, 「孩子最終會變成家長口中的那個孩子」,也就是說,家長經常鼓勵贊揚孩子,那麼孩子的內心將會充滿積極,從而成長為一個比較優秀的孩子。

但是,如果家長一直說孩子的不是,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從而消極怠工,無所事事,最終真的變成了家長口中所說的那個孩子。

所以,家長在平時要多注意夸獎孩子,當孩子做某件事出現成就的時候,要告訴孩子 「你做得真好」,肯定孩子的努力與能力,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很棒的,自己是有很多優點的,這樣孩子才敢于繼續去實踐,去提升自己,去充滿自信的探索未來。

第四句話:沒事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少不了失敗,畢竟孩子出生之后是一張白紙,在人生之路上將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從本質上看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失敗,其實并不是失敗,而是一種成長經驗。孩子 通過不斷地失敗,掌握更多的能力。

比如孩子第一次吃飯的時候,發現用叉子是喝不了湯的,這就會讓孩子記住喝湯時不應該使用叉子的,從而在以后的日子中不再出現此類錯誤。

所以,家長們對待孩子失敗的態度,不應該是充滿負面情緒的,而是應該引導孩子養成一種汲取經驗自我提升的習慣。讓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也就是說,在孩子失敗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去譴責孩子,不應該去斥責孩子,而是應該告訴孩子「沒事的,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以積極的狀態來接受失敗, 利用失敗的經驗最終走向成功。

結語

內心強大的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效率會更高一些,因為這些孩子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他們堅信所有的事情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所以在他們的意識里,并沒有「失敗」的概念,只有「怎樣做可以成功」的概念。

所以,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多是使用這些口頭禪,成就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吧。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