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3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孩子將來很難幸福,建議自查

Wendy媽 2022/07/28 檢舉 我要評論

養孩子的過程是幸福的,因為娃隨時能夠給你帶來驚喜,同時養孩子也會讓你抓狂,因為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天馬行空,他們常常能做出一些令你震驚的事情。

這時候你會選擇怎麼做呢?

把孩子打一頓?

罵一頓?

還是能夠心平氣和地做一個溫柔媽媽呢?

不同對待孩子的方式其實都會在某一個時刻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

好的處理方式會帶給孩子積極的自信,讓孩子更加勇敢無畏,而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卻會帶給孩子無盡的傷害,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媽媽的3種行為會讓孩子自卑,孩子將來很難幸福

第一種行為:媽媽易怒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小男孩的媽媽想要帶著孩子回家,可是小男孩這時候在游戲區玩得正開心,他根本不想回家,對于媽媽的叫喊他選擇無視。

這位媽媽見狀,二話不說直接對著小男孩一頓吼,聲音響徹整個游玩區。

小男孩可能被媽媽爆發的情緒嚇著了,當場哇哇大哭,眼淚根本停不下來。這位媽媽完全沒有想要去安慰孩子的意思,直接用胳膊夾著小男孩就往回走。

看著母子二人的背影我都替小男孩揪心。

孩子不過是想要再多玩一會游戲,可是最終卻被媽媽如此對待,甚至還挨了一頓打。

生活中這種場景其實很常見,只要孩子不聽話媽媽立刻就像小宇宙爆發一樣,對著孩子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看似這種方式很管用,孩子立刻就能老實聽話,殊不知潛藏的負面危害卻也非常深刻。

媽媽如果情緒不穩定,無法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常常因為一點兒小事就生氣發火。這樣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號,那就是自己要把事情做到完美,一切都要符合媽媽的需求,否則自己就可能遭遇言語暴力傷害。

這種家庭氛圍給人一種不安定感,孩子隨時要繃緊神經,甚至學會察言觀色來觀察媽媽的心情好壞,慢慢地孩子就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學會了迎合媽媽的心理感受,形成一種討好型的人格特質。

這種特質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過得非常辛苦,因為他無時無刻都在關注別人的需求,以此來找尋自己的價值感,但是從未真正關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第二種行為:媽媽喜歡打擊孩子

「你看看隔壁彤彤,人家怎麼那麼聰明,你看看你,怎麼這麼蠢?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類似這種話你是不是經常能夠聽到。

當你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是感覺很有沖勁很有勇氣嗎?還是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笨?什麼都不如別人。

站在媽媽的角度她一定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覺得通過這種對比行為打擊教育,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和別人的差距。

殊不知媽媽的良苦用心,在孩子眼中卻是一種最傷人的打擊。

自己學習沒有別人好、自己沒有別人聰明、自己沒有別人聽話等等,正是生活中這些一件件小事,讓媽媽不停地打擊自己,讓自己逐漸喪失信心,失去了突破自己的勇氣。

一些孩子剛開始被媽媽打擊只是會覺得心里難過,慢慢地孩子會就去疲軟狀態,最后更會出現逆反心理。

因為媽媽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為了讓媽媽「滿意」,孩子甚至會故意做錯從而達到媽媽口中那個「失敗」的自己。

孩子表面上是順從,實則內心里卻是無言的反抗。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而表現得越發明顯。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你會發現媽媽說得越多,孩子表現越差,為了「迎合」媽媽眼中的自己,孩子一定會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加糟糕,這在本質上根本不能解決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會使情況越來越糟。

第三種行為:媽媽喜歡冷處理對待孩子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媽媽,媽媽也是與孩子建立社會連接的第一個人。

孩子渴望得到媽媽的愛和關注,因為這會帶給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些媽媽性格使然或者對孩子比較嚴苛,孩子犯錯之后媽媽會采用不理不睬的冷處理態度,以此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我反省。

可是對于孩子來說她們的思維發育不全,很多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更不明白媽媽為什麼突然對自己冷淡。

孩子會把媽媽這種行為理解為媽媽不愛自己了或者媽媽不要自己了。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媽媽不再愛自己,孩子不僅沒有學會如何進步解決問題,同時也失去了媽媽的愛。

這無異于雪上加霜,對孩子的內心會造成很大的打擊,自卑的心態會油然而生。

不信你去觀察一下,喜歡用冷處理方式對待孩子的媽媽一般都比較強勢,相反孩子性格卻很懦弱,遇到事情也不敢吭聲,自卑心理極強。

這樣的孩子何談幸福可言呢?他們一直在忙著迎合,忙著糾正自己所謂的「錯誤」,根本沒辦法好好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建議

以上3種行為是很多媽媽都會犯的錯誤,不僅不會讓孩子進步更會使得孩子變得自卑敏感。想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悅媽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不管在任何狀況下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或者發生不愉快的時刻,媽媽更要保持足夠的理智和清醒,能夠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不隨意對著孩子說出那些傷人的話語。

如果當下孩子做的事情讓你非常生氣,請你在保持冷靜3秒以上,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平復,或者立刻讓自己走到另一個房間獨處一會,等到自己冷靜之后再去跟孩子溝通。

媽媽能夠用心觀察孩子的生活和習慣,在細微之中感受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不隨意把孩子和他人作比較。

把孩子的成長看作是一個長跑計劃,縱然在開頭的時刻孩子沒有發揮好,但要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發現自己的優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過程當中逐漸沖刺,突破自己,從而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媽媽平時要善于用夸獎的方式來告訴孩子「你很優秀」,通過語言的表達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

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媽媽的愛對于孩子來說才是最珍貴最有力量的支撐,哪怕是孩子遇到困難或者挫折,媽媽的一句「你能行」也會讓孩子重拾力量。

養育孩子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她需要我們隨時能夠自省自查,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能提升自己,隨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和孩子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媽媽這個角色是最特殊的,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不妨嘗試去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孩子最知心和信賴的人,陪伴孩子努力成長。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