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后,家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擔心,怕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怕老師照顧不周,怕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
雖然擔心,但是家長一般也很難從孩子口中問出點兒什麼,更別說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辨別虛實了。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不開心,適應不適應,也是有跡可尋的。
哪些跡象提示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
☝ 孩子能堅持上幼兒園
早上起床后收拾東西很順暢,去幼兒園也很配合,離開后能愉快地跟父母說再見。
或者早上去幼兒園ta會鬧、會磨,但是一到了幼兒園,見到老師和小朋友,就會跟你愉快地告別。
☝在幼兒園有一起玩的朋友
放學時,孩子很開心看到父母來接,與父母聊天時,能講到幼兒園某一個小朋友的名字。
放學后,不愿意馬上回家,想繼續與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
☝會主動分享幼兒園的一些事
有足夠理解力和表達力的孩子,會開心地說一些幼兒園的事。
比如,吃了喜歡的東西,跟老師/小朋友玩了一個什麼游戲,或者在家模擬在幼兒園做的什麼事等。
☝ 有喜歡的老師
我家沐沐上幼兒園的第三天,主動告訴我,今天我們馬老師抱我了,還表揚了我,說我睡覺很安靜。
當孩子對幼兒園里某一位老師或幾位老師很親近時,表明老師與孩子有互動,對孩子較關注。
孩子也會因為喜歡老師而更加喜歡去幼兒園。
哪些跡象提示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
☝極度抗拒去幼兒園
在得知自己要去幼兒園后,早上會極力拖延時間,極其不配合,比如不愿意起床、換衣服,哭鬧。
當然,如果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出現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情況,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這樣的情況一直出現,則有可能說明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
☝出現了行為的改變
原本不太粘人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后變得格外粘人(當然,如果孩子初上幼兒園變得粘人,這是暫時的);
原本自理能力不錯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后一段時間后出現反常,比如,經常尿褲子,不拉便便,不吃飯,對某些安撫物變得特別依賴等。
☝情緒不安
情緒爆發的頻率增加,常常郁郁寡歡,或者大哭大鬧。
小朋友到了幼兒園后,見到了某個老師就會哭。
除了剛上幼兒園的那會兒,孩子心理緊張,睡覺時可能會出現驚醒、哭泣等現象。
如果上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出現了睡眠變差或變困難的情況,或者經常做噩夢、哭鬧,那就要引起重視了。
☝不談幼兒園的事,或變得頤指氣使
有的孩子回家后閉口不談幼兒園的事情,在幼兒園也都是自己一個人玩。
有的孩子會回家模仿老師的言行,比如用手指著家人呵斥:
「閉嘴,別說話」「都給我老實點」……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積極與孩子的幼兒園老師溝通
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試著跟老師簡單地聊一聊,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
同時,也盡可能多地讓老師更了解自家孩子。
讓老師知道孩子在家里的喜好。比如,孩子喜歡的顏色、喜歡的動畫人物、繪本等, 幫助老師與孩子有更多的互動話題。
我們班上有個小朋友一直悶悶不樂,后來從她爸爸口中知道,媽媽去南方做生意了。
家長可以告訴老師一些家里的事,哪些事情是讓孩子開心的或不開心的。這樣能幫助 老師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行為和情緒。
其次,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當孩子還沒有跟老師熟悉前,家長應積極與老師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幫助孩子與老師建立信任關系。
比如,在孩子面前,與老師輕松愉悅地聊天;
在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跟老師來個視訊通話;
或者要一些老師與孩子在幼兒園的合影放在家里,或者帶一些家庭照片去幼兒園,這些能讓孩子把幼兒園和家庭聯系起來,也能幫助孩子跟老師建立信任。
最后,玩游戲幫助孩子適應
玩假裝游戲非常符合3-6歲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也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之一。
讓孩子假裝扮演老師,家長自己扮演小朋友。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聯系刪除)
游戲過程中,可以教會孩子主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要。
比如跟孩子說: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老師,我想玩玩具」,
「老師,我不小心尿褲子了,請幫我換條褲子」,
「老師,我不餓,我要少吃點兒/我還想多要點兒」,
「老師,我受傷了/我這兒疼/我這兒不舒服」。
在演練的過程中,也可以提醒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除了盡自己的能力,還可以請求老師的幫助。這也是在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在所有的努力都做了,孩子依然不能適應,那也別拗著,就果斷地換吧。
可能不是幼兒園不好,只是不適應咱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