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每天堅持做3件事,孩子習慣好,學習后勁足。
從一年級開始成績一直優秀的孩子,除了智力因素外,往往都是因為孩子學習習慣好。
而習慣不好的孩子上三年級后成績容易下滑,后勁不足。
一二年級是家長引領孩子的黃金期。
但是很多一年級新手媽媽,不知道往哪使勁,錯過了一年級的陪伴,二年級得趕緊補回來,因為到了三年級以后,孩子的很多習慣一旦形成,再改就難了。
怎麼培養出一個學習習慣好,學習后勁足的孩子呢?
1、培養閱讀習慣
一般到了高年級成績還一直好,后勁足的孩子,都有閱讀的好習慣。三年級后語文成績下滑的孩子,多是因為閱讀理解和作文失分。
并且閱讀不只是為了把語文學好, 還為了到中高年級時能夠讀懂數學題。
而一二年級是養成閱讀好習慣的關鍵期,親子閱讀是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的最好的方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書,多互相,孩子很享受依偎在父母身邊,聽父母講故事的時光。
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了,家長就可以慢慢放手了。給孩子選擇一些橋梁書,逐步代替繪本,慢慢培養孩子自己獨立閱讀的能力。
低年級出聲讀,讀準音不跳字,鍛煉專注力;高年級默讀,訓練閱讀速度。
2、口算天天練
很多父母重視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沒有錯,但是如果因此忽視了計算,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計算能力是小學一二年級要重點培養的一項能力,因為到了高年級復雜運算,甚至國中高中理科的所有題目,算到最后都是20以內加減乘除的運算。
如果孩子計算能力不足,中間一步算錯整個大題都錯了,或者計算不熟悉,做一張試卷耗時也會相對長一些,做不完題。所以,低年級一定要重視計算能力的訓練,每天10分鐘練習口算。
3、認真書寫
一二年級重視孩子寫字姿勢的引導,引導孩子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語文老師教生字的時候,會教孩子正確的坐姿和書寫規范,孩子在家寫作業時,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寫字姿勢或握筆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一二年級的孩子沒必要報練字班,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生字的書寫,課下寫作業嚴格按照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寫,就能把字寫好。
我女兒一年級,我深有感觸,語文老師教生字時要求孩子先觀察字的結構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再一筆一畫書寫,孩子背的寫字順口溜「一看有幾筆,二看住哪里,三看每一筆」。
如果不注意孩子的握筆姿勢、字跡工整等細節, 一旦養成寫字潦草的習慣,再改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