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大腦會發生驚人變化

Wendy媽 2022/10/01 檢舉 我要評論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父母,越來越看重孩子的身體素質了。

在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曬孩子打球、跳舞的照片,或者和孩子一起游泳、一起夜跑的視訊。

有空多帶孩子去運動,似乎成了當代家長的共識。

運動對兒童的成長幫助有多大?

「跳水女皇」吳敏霞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是天性的釋放、身體的鍛煉、心態的培養。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堅持鍛煉、持續刻意練習的體育項目。

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能、改善他們的心態。

而長期運動,也會讓孩子的大腦,發生超出預期的變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一屆的孩子,越來越容易手機上癮了。

只要有空,就捧著手機,不是打游戲,就是刷短視訊。

怎麼戒掉孩子的上癮呢?

想起《運動改造大腦》里的一個結論:

戒癮,就好像身體和大腦的核心處突然出現了一個空洞,要填滿這個空洞,沒有比運動更好的方法了。

因為有規律的身體運動,能讓大腦忙碌起來,并重新連接另一個反射替代行為,去注意原來上癮行為以外的事物。

同事有個小孩,以前特別喜歡宅家打游戲。

為了戒掉他的手機癮,同事就經常在下班時間,帶他去打羽毛球。

小男孩一開始還嫌煩,同事就對他說:

「你要是能在這學期的羽毛球比賽中拿到名次,爸爸就不管你打游戲的事,好不好?」

為了擺脫爸爸的「管教」,從那以后,小男孩每天放學,都會去體育館里打羽毛球。

因為羽毛球,小男孩在體育館認識了很多同齡人,他經常和大家組隊去練習。

當年的校運會比賽,小男孩不負所望,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神奇的是,從那以后,小男孩再也不沉迷游戲了。

他報名了學校的羽毛球社,一到周末,都會叫上一群小伙伴,去體育館打球。

每個月,小男孩還會定期組織校際聯賽,日子過得非常充實。

同事現在每次談到兒子,都驕傲得不行:

「我現在不用管他,他都不會打游戲了,上學期,他還被評為羽毛球社副社長了呢!」

可以說,正是有了喜歡的運動項目,讓他的孩子戒掉了手機癮。

想起一位作家曾說:

「父母最好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喜歡的運動,因為一旦有了特長和愛好,孩子就會進入‘有作品感的生活’。」

顯然,在運動過程中產生滿足感、成就感,會在無形中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動起來」的感覺。

在戒癮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比運動更有效;也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比運動更輕松、更愉快。

讓孩子愛上運動,無異讓他們有了擁抱生活的底氣,讓他們接二連三地,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李玫瑾教授的外孫女,曾被家長安排報了奧數班,但在李玫瑾的極力主張下,改成了運動班。

為什麼這麼做呢?

李玫瑾的觀點是:

孩子之所以患抑郁癥,是因為腦神經的興奮抑制不均衡。

因此,孩子在12歲前一定要充分運動,讓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到最好的狀態,降低以后得抑郁癥的風險。

認識一個同學張元,出生就得了侏儒癥,常常因為自卑,窩在家里不出門。

發覺兒子的異樣后,張元的爸媽就給他訂制了特殊裝備,帶他一起騎行、攀巖和爬山。

那些在旅行過程中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漸漸讓張元沉醉其中,把身體缺陷拋諸腦后。

課余時間,張元經常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邀請大家和自己騎行、登山。

而張元的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

他曾勇敢地站在學校的舞台上,發表演講;也曾大膽地把經歷寫進作文,鼓舞大家。

現在,張元已經成為了一名心理醫生,面對前來的病人,他笑容溫和,侃侃而談,絲毫看不出身體缺陷給他投下的暗影。

《運動改造大腦》里曾說:

「運動能為大腦制造替換零件,誘發神經新生。

在治療輕度和中度抑郁與無助感方向方面,運動的效果和抗抑郁藥一樣好。」

運動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強身健體,而是在于調節心態,重塑健康。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出門運動一下。

你流下的每滴汗,都能夠為你排憂解難;

你邁開的每一步,都在靠近更美麗的風景。

有些家長可能有過這樣的疑惑:

孩子每天都呆在家看書,為什麼學習還是毫無起色?

答案很可能是:運動太少了。

你的孩子,并不是不想集中精神,而是他的體能,或許真的跟不上。

運動對學習專注力的影響有多大?

看看下面這些人,你就知道了:

「最帥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擅長羽毛球和足球,曾擔任學校羽毛球社團的隊長,還拿下過學校足球比賽的亞軍;

上海「女學霸」李翰飛,從國中開始,就喜歡和男生一起踢足球,高中時還在學習之余,成立了球社;

武漢693分學霸屈安琪,課余時間喜歡打乒乓球,還拿下過區冠軍,老師夸她:

「最大的特點是專注,學習的時候好好學,打球的時候好好打,所以效率一般比孩子高。」

你看,那些成績好的學霸,體育都不會差。

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放學后,拿出1小時去做一些中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學習專注力。

這是因為,每一次鍛煉,都會立刻提升神經遞質的水平,加速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

這些身體激素,不僅可以讓身體保持在興奮的狀態,而且會大大改善大腦的專注力、決策力。

如果長期運動,也會促進海馬體體積增大,讓記憶力得到顯著提升。

北大校長王恩哥說:

「人的一生應該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另一個就是運動場。」

堅持運動,是對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滋養,也是激活孩子內在專注力的法寶。

愛運動的孩子,老天會偷偷給他們獎賞。

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里寫道:

某些或某個習慣,一旦將其改變,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進而重塑生活/學習方式。

長期運動,不僅可以戒掉上癮行為、讓孩子遠離焦慮,也能讓他們注意力更集中,在某些領域取得不錯的成就。

所以,別再埋怨孩子們好動了,那只是他們自由釋放天性的方式;

也別再覺得帶他們運動折騰了,父母的支持,才是孩子成長最大的動力。

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是父母送給孩子的一大厚禮。

唯有跑起來、動起來,你和孩子,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