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起孩子的自律問題,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
有的媽媽吐槽自家孩子:
「可以連續看兩個小時電視不帶休息,可一提寫作業和學習,就磨磨蹭蹭,真叫人生氣!」
擁有一個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夢寐以求的事情。
孩子的自律,能靠家長逼出來嗎?
答案是不能。
雖然說孩子的自律不能逼出來,但是可以后天養成。
那麼,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自律的孩子呢?
01善于給孩子立規矩的家庭
心理學家塞德茲曾經說過,「人生就如同一個陶瓷,小時候會形成一生的雛形」。
就如同中國的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孩子童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會貫穿一生。
生命最初的這幾年,是孩子性格、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就是讓孩子把自律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孩子小的時候,很難明白,現在如果不肯吃苦、不肯學習,將來要受多少生活的磨難。
白巖松說過:「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別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院子里遛不出千里馬,溫室里育不出棟梁材。
告訴孩子:不苦不累,人生無味。父母更不要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你不管教孩子,總會有人替你狠狠管他。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6歲以下,父母的話是黃金;
孩子12歲以后,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曾把人的一生分為了幾個階段;
其中,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產生的影響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
孩子3-6歲你不管,長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
因此,3-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如果沒有給孩子建立規矩,6歲之后再開始立規矩,將會非常困難,孩子和家長都痛苦。
所以,父母要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不能隨心所欲,任性妄為。
可是要立得規矩實在太多了,哪些規矩是必要而且從小就要立的呢?
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3.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
5.在公共場合,不可以打擾別人。
6.做錯事要道歉,并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7.不要撒謊,誠實信用是做人的根本。
8.不浪費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9.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全力以赴。
10.遇到危險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任何原則都沒有生命更重要。
02給孩子營造獨立環境的家庭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要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
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似乎很難。
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獨立意識很強的孩子,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自律能力。
當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時,就一定要學會放手;
看著他犯錯不去插手,看著他慢吞吞的不去幫忙。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律,首先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獨立的環境。
適宜的環境,能讓孩子自由探索,自主成長。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的發展,并展現他內心的秘密。
什麼樣的環境適合孩子呢?其實也很簡單,很重要的一點原則是: 生活物品,方便孩子使用。
比如:家中的物品應該擺放要整齊、有條理,有利于孩子的活動;
讓他的書、玩具有固定的位置,從小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盡量提供適合孩子使用真實的東西,如小掃把、水杯、盤子等,尺寸要符合孩子使用并且真實。
不要用塑料的,孩子喜歡使用與成人物品相同的實物。
真實的物品,更能激發孩子獨立動手操作意識。
獨立意識的養成,是孩子形成自律意識的強勁內驅力。
03父母堅持自律的家庭
一個自律、自覺的孩子背后,一定站著一個堅持自律的父母。
孩子是否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有句話說得好: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要想有一個自律的孩子,首先得作為原件的父母自身是否足夠自律。
「民國才女」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師、詩人和作家,她之所以有如此學識,離不開父親的教育和影響。
林徽因出身于充滿書香的官宦之家,父親林長民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
林徽因和父親的感情非常深厚,她從小就深受父親的影響。
林長民在林徽音兩歲時去日本留學,他每次寄回來的書信,也都是寫給父母,卻對女兒產生很大的影響。
父親在信中抨擊時弊,談論政治,抒發抱負, 林徽因從小就被耳濡目染...
也培養了她的進步思想和愛國情懷。
16歲時,林徽因隨父親游歷歐洲各國,增長見識,感受西方文明。
在這段時間,林徽因的大局觀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正是父親對林徽音獨立思想的培養,為她未來的成就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中,所以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參照物。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律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自律這一條道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以身作則的自律,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讓自律根植于孩子的內心,這才是父母真正為孩子計深遠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