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是一個非常喜歡跟父母溝通的孩子,經常在放學回家后跟家人分享在學校聽到看到的趣事。但根據小文的敘述,小文媽媽最近遇到了一件令她苦惱的事。
原來某天小文在媽媽做飯時提問:「媽媽為什麼同學家開豪車,我們家卻沒有呢?」。媽媽聽到后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擔心回答方式把不當會影響孩子自尊心或者價值觀。
想必很多父母都遇到過相似的場景:「媽媽,為什麼同學家有保姆,我們沒有?」、「為什麼別人家有大別墅」、「為什麼同學家的房子比我們的大」……記得有一次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場景,男孩:「媽媽,為什麼XX家開的是寶馬,我們家卻不開呢?」,媽媽:「開寶馬?開什麼寶馬,我瞅你像個寶馬」。
事實上,不尊重孩子好奇心的語言和舉動,才會真的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另外通過貶低有錢人來讓孩子放棄詢問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這樣會影響他的價值觀。可是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父母該怎麼辦呢?如實回答就好了。
承認平庸和哭窮是兩碼事
跟孩子承認自己是普通人不難,因為即便你不說,終究有一天他還是會發現的,但是之后圓場子的工作可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而藏著掖著的行為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脆弱。
很多人都擔心,告訴孩子家里不是很有錢之后會對其產生消極影響。但試想一下,假如孩子從小以為自己是個「公子哥」,長大后卻發現家里什麼都沒有,他會是怎樣的感受呢?
值得一提的是,承認平庸和哭窮是兩碼事。實際上如果試圖通過「哭窮」來激勵孩子發奮圖強,卻往往會發生另一極端問題:會自卑,會膽怯,會影響以后的判斷力,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哭窮還會讓孩子承受強烈的精神壓力,讓他沒有安全感,感覺自己不配得到贊許。
告訴孩子家中真實的財務情況
生活中存在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有錢人害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于是刻意隱瞞財務情況,限制孩子消費;沒錢的家庭擔心孩子不自信、比別人家的差,自己緊衣縮食給孩子買名牌。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推崇的,因為無論哪種隱瞞,最后都有瞞不下去的時候。
隱瞞富有的,孩子將錯失寶貴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當他發現家里有錢后,他可能是悲傷和悲憤的,因為沒得到父母的信任。隱瞞貧窮的,就更可怕了,孩子的購買欲望水漲船高,不僅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還會助長他的虛榮心。
其實孩子提出這些問題,和提出「風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我看不到」、「太陽為什麼每天都從東邊升起」、「為什麼我的影子沒有眼睛鼻子?」等問題時的心態是一樣的,基本上跟所謂的價值觀不沾邊。
再回想一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以后,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美、那個不美等觀點是誰告訴他的?如果大人不去說,孩子根本沒有豪車或者名牌意識,孩子的虛榮心、攀比心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跟孩子實話實說,比什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