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會有不同的影響,特別是媽媽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一個家庭當中,媽媽陪孩子的時間遠遠超過了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基本上,每個媽媽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基本上都在日夜操勞。
這并不是說爸爸不照顧孩子,只是在家庭中,爸爸更多的是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而媽媽則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大部分責任。
所以,媽媽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把買校服的錢弄丟,兩個媽媽的不同回答,對孩子影響不同
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有過丟錢的經歷,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孩子其實都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諒解。但是,由于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特別是媽媽,所以會對孩子造成很多不一樣的影響。
喜喜和媽媽說,學校需要交校服的費用,而且要求交現金,所以喜喜媽便一大早把錢給了喜喜。
但是,喜喜晚上回家的時候,卻心事重重的樣子,生怕媽媽和她說話。
喜喜媽覺得不對勁,便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以為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但是喜喜卻說沒有,沒有什麼事情;
憑著母親的直覺,喜喜媽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于是便岔開話題,問喜喜校服費都交給老師了吧?
喜喜這下眼神閃爍了起來,喜喜媽一下子就抓到了孩子的眼神變化。于是問道:「校服費難道還沒交嗎?那沒事,明天再交也可以的」。
可是,喜喜一下子就哭了起來,說道「媽媽對不起,我把校服的錢弄丟了,我明明把它放在了書包里,但是我到了下午要交的時候,發現它不見了!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怕你罵我所以不敢說,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看著喜喜哭得梨花帶雨的樣子,喜喜媽心里覺得,其實數目也不大,犯不著為了這個責怪孩子,而且孩子也不是故意弄丟的。
于是,喜喜媽說:「這件事情不怪你,可能是你翻書包的時候不小心翻出來了。媽媽可以再給你一份校服的錢,但是你要答應媽媽把這個錢還回來,因為之前的錢是你弄丟的,所以你要負責。」
喜喜連著點點頭,生怕媽媽反悔生氣。喜喜媽又說:「這樣吧,你每幫媽媽洗一次碗,就當掙了5塊錢,拖一次地,就是3塊錢,幫爸爸媽媽錘肩,也是5塊錢,媽媽會幫你記上,直到你還完這個校服的錢。」
喜喜聽到媽媽的話,終于開心地笑了,并且一直保證會做到并且做好。
但是,同樣丟錢的樂樂卻沒有這麼幸運了。樂樂媽一直都很嚴厲,面對樂樂丟錢這件事情,她覺得必須得重視,不然孩子以后得丟更多的錢。
樂樂不僅沒有安慰樂樂丟錢之后害怕的心理,也沒有體諒孩子面對老師和同學需要的自尊心,直接就到學校里和老師理論。
樂樂媽覺得,孩子的錢帶來了學校,但是卻不見了,一定是學校里的其它孩子偷的,不然錢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小事呢?
對于這個懷疑,老師也給樂樂媽看了教室里的監控,并沒有人亂碰樂樂的書包,也證明了沒有人故意去偷樂樂的錢;
于是,樂樂媽便又覺得是自己的孩子騙了人,于是當著大家的面質問樂樂道:「你是不是自己偷偷把錢拿去花了,騙我們說錢丟了?
樂樂哭著說沒有,自己真的沒有偷偷把錢拿去花了,但是樂樂媽卻依然堅信這是樂樂的錯,于是二話不說便把樂樂打了一頓。
在這之后,樂樂便越來越不愛去學校,他覺得大家好像都在笑話他是一個偷東西的小孩子,還是一個愛說謊的小孩子。樂樂越來越內向,也很自卑,不愛學習,更不愛和同學交朋友。
反觀喜喜,她依然樂觀,每天會幫媽媽做事情,也體諒父母,不少人直夸喜喜孝順,懂得感恩父母,幫父母做事情。
從孩子丟錢兩個媽媽不同的處理方式來看,這確實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哪些影響?
1.內向自卑
很多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內向自卑,不愛說話,不自信,遇到事情永遠不敢表現自己,也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說話,甚至連父母都無法再一次走進孩子的內心。
2.社交障礙
一些較為嚴重的影響則表現在孩子的社交障礙上,就像樂樂,因為在很多人面前「出過丑」,也丟過臉,所以便再也不能夠用和以前一樣樂觀的心態面對其他人,總覺得他們在嘲笑自己,或者是看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
這樣的孩子寧愿一個人獨處,也不愿意交朋友,久了會產生一定的社交障礙,在人格上也會相繼出現各種各樣的缺陷;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后也不會和別人打交道,在事業上也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叛逆
一些性格比較極端的孩子則容易走向更加叛逆的道路。小孩子對父母都會心存一定的敬畏,但父母若是一直毫無顧忌,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理解孩子,孩子的這份敬畏終究也會被消耗。
當孩子對父母毫無敬畏之心時,父母再想管教孩子已經來不及了,這樣的孩子只會在犯錯的路上越走越遠;家長即使悔悟,也已經晚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正確的方式,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夠學會接受父母的教導,并且學會感恩。
每一個孩子 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但是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們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關心,需要父母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也需要父母不斷地提升自己。
教育孩子其實也是一個家長進步的過程,家長也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夠成為對孩子有幫助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