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吼孩子,會給孩子造成3個性格缺陷,低聲教育,才能讓孩子明白錯誤!

Wendy媽 2022/11/03 檢舉 我要評論

被父母吼大的孩子,一般性格會有3種缺點:

1、自卑。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會變得自卑,不愿意與他人交流。

2、暴躁易怒。

孩子被父母吼叫,孩子的脾氣也不會很好,也總是暴躁易怒。

3、懦弱。

經常被罵的孩子,通常表現為軟弱無能,自信心低。

孩子的教育不是吼叫能解決的,要多一點耐心跟孩子溝通,用心去聽他們說話。在我們說話之前,深呼吸一下,想一下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是什麼,想表達給孩子的是什麼。先把自己的心溫暖起來,然后再傳遞我們想傳遞的那種愛,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融入孩子的世界。

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說話是一門藝術,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都會影響到說話的效果。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用低聲方式談話,比用高聲方式談話,更能達到說服人的效果。

因為低聲更有助于讓人保持頭腦冷靜、情緒穩定,更有助于讓人做出理性判斷。經常有家長問腦科學家洪蘭:為什麼吼孩子他也不聽?反而還對著干?

洪蘭說有兩個原因:一是被吼時,孩子的大腦釋放的生化物質就會形成「戰斗」「逃跑」「打架」的感知,讓孩子做岀此類反應,表現得很叛逆;二是因為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當孩子經常被高分貝的訓斥、吼叫刺激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

所以,教育孩子的音量,直接決定著教育效果的好壞。教育孩子時,「說什麼」遠遠不如「怎麼說」重要。你大聲吼他、訓他,他未必聽得進去。相反,你輕聲細語,溫柔而堅定,他反而更加集中注意力聽你說了什麼。正如教育學博士錢志亮所說:「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效果也就會越好。」

所以,當很多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的時候,不妨改變說話的方式,用低聲教育去影響孩子。我們要教育孩子學會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