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把這6句話掛在嘴邊,更容易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Wendy媽 2022/10/03 檢舉 我要評論

有這樣一句話,「你不必優秀,但一定要內心強大。」孩子也是一樣。

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可以抵御風浪,勇敢前行。

而一個內心不夠強大的孩子,即使再小的事情,也會無限放大,躊躇不前。

在生活中,我們會為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好的學習環境。但很多時候,卻忘記了,給孩子的「內心」提供營養和資源。

給孩子的內心多供給一些養分,我們可以多說說這6句話。

01去試試吧,無論結果,我們都在你身后

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鷸》中,有這樣一個有趣又令人深思的畫面。

小鷸在窩里張著嘴等媽媽的投喂,但是媽媽卻將它推到海邊自己覓食。

第一次覓食的小鷸被突如其來的海浪拍打到岸邊,驚恐不已,躲回窩中。

鷸媽媽卻鼓勵它再去試試。小鷸小心翼翼地來到了海邊,遇見了寄居蟹一家,學習到了如何面對海浪,也學會了更快找到食物的方法。

誠然,媽媽可以幫小鷸找到食物,讓它免受海浪的拍打,也不會心生恐懼。但自己嘗試過的小鷸,卻在海浪中獲得成長,并做得比媽媽更出色。

我們也是一樣,要讓孩子在安全的童年,去嘗試,去模擬真實的人生。他們會在不斷地嘗試、犯錯中,一步一步成長,由混亂到有序,發展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系統,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底氣」。

02沒關系,在哪里失敗就在哪里學習

「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教了你幾次了,還不會,還做錯。」......

孩子做得好,得到的是笑臉和獎勵,而一旦失敗或犯錯,似乎就代表著笨、無能,是一件充滿羞愧、需要被指責的事情。

我們有時候會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將失敗的焦慮傳遞給孩子。長久下來,孩子會認為,「不可以失敗,不可以犯錯。」

他們甚至對失敗產生了恐懼,變得輸不起。會將關注點變成了畏懼和自我的否定,反而失去了在失敗中學習的機會。

哲學家杜威曾說:「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到的一樣多!」

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讓失敗變得毫無意義。引導他們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讓每一次的失敗,都變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每一次失敗都為內心穿上一層堅硬的盔甲。

03.你要表達出來我們才能知道

孩子時常亂脾氣或是自己躲在角落里生悶氣,讓我們傷透腦筋。

他們因為大腦的發育不成熟會更加的情緒化和喜怒無常,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孩子能積極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們的情緒也會得到很好的消解,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引導和幫助他。

可如果孩子習慣了沉默。他會越來越無法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那些沒有消解的負面情緒,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反而會用身體或其他的行為表現出來。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咨詢師蒼鷺說了這樣一段話:

「通過對我表達自己的想法,你終于也能表達了。你真正找到了力量和勇氣,表現得像個男人,而不再是個男孩。」

看見、傾聽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他們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給予情感上的回應和共情,孩子便能學會尊重和理解,讓孩子內心更有力量。

04你要知道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

曾看過一個短視訊,小女孩放學開心地奔向來接自己的媽媽。

女孩笑著跟媽媽說,「媽媽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數第二;壞消息是,我沒有考及格。

原來孩子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這次有了小小的進步。所以孩子開心地與媽媽分享。

曾聽過一句話,一流的父母重視過程,三流的父母只看結果。

孩子如果獲得了好的成績,就滿面笑容,獎勵不斷;孩子如果沒考好,就拉著臉,斥責、懲罰。

殊不知,孩子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要比成績更重要。

「這次比上次進步了呢!」

「媽媽看到了你很努力地思考這個題目了。」.......

鼓勵孩子在過程中的成長和進步,讓孩子享受過程帶來的意義。孩子的內心會更加的堅定,也能讓他們輕裝上陣,勇敢前行。

05你的人生你有選擇權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近期談到對兒子的教育,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他們走他們的路。」

「這是他的人生,他的主張。」

「但是他至少能夠愿意走自己的路,所以我覺得很好。」

他的兩個兒子都名校畢業,但是卻沒有一人繼承父親的衣缽。

而丘成桐先生也從不強迫孩子、為孩子安排一條「最好走「的路。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己走過一些彎路,遇到過一些挫折和阻礙,便希望為孩子鋪好路。

但人生不會一成不變、按部就班的進行,一旦孩子遇到變化或突發事件,他們會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因為父母的正確答案無法套用,他們便不知該如何選擇。沒有經驗的他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甚至自暴自棄。

無論哪一點,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成為孩子人生的導航,而不是掌舵者,讓他們的內心更加的獨立和堅強。

06你至少要愛自己,像我愛你那麼多

卓別林大師有一首詩,《當我真正愛自己》

「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迷于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

我們愛著孩子,更要教會孩子愛自己,讓他們可以建立自尊、自信和內在動力。

因為愛自己的孩子,不會為了某一件事而否定、傷害自己;他們有勇氣說「不」;有自信擁有溫暖的春風,也不懼怕刺骨的嚴寒。

讓孩子學會愛自己,為孩子打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給他一個愛意豐盈的、適宜的土壤。

在愛中,學會尊重、理解和接納,在愛中,成就孩子更加滿溢、豐盈的內心。

07

《朗讀者》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

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一顆強大的內心。讓他有自信擁有最好的,也有底氣面對最壞的。

讓他在泥濘中,依然滿懷信心,熱愛生活;也能在陽光下,始終閃閃發光,光芒萬丈。

愿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愛的滋養中強大起來,活出屬于自己的璀璨人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