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靠天分,與努力和方法也密不可分,但所有的成功,還是來自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學校的教育以授業解惑為主,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基本上靠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考上985大學,并不是要父母先考上。
但是,大數據表明,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基本上都來自這4類家庭:
第一、父母有原則、底線養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則有底線。」如果家長對孩子有教育的底線和原則,就會有防微杜漸的意識,及時出手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全部都會原原本本反射到鏡子上。只有堅持原則和底線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有紀律,有責任感的孩子。
第二,父母有修養、教養父母的教養、修養都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深受影響。年幼的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來獲得相應的安全感。隨著時間推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固定的模式決定性格的定型。家庭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修養、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教養。
第三,父母有格局何謂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范圍。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和胸襟氣度。有格局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規劃人生方向和目標,然后指導孩子去努力拼搏和實現。在創造各種可能的過程,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第四,父母有遠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漫長的過程。
寫在最后: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的前半生,孩子是父母的后半生」。孩子的一輩子還很長,需要有遠見的父母指引方向。小時候,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人生導師。長大后,孩子是父母的驕傲和榮耀。若真想為孩子好,便應該為孩子的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