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出「我害怕」,家長認為膽子小,慣性思維告訴你別一錯再錯

Wendy媽 2023/07/13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說出「我害怕」,家長認為膽子小,慣性思維告訴你別一錯再錯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如一張白紙,面對新奇陌生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的同時,又帶著恐懼和試探。小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害怕的哭半天;也有可能,是因為看見黑暗,本能的心理反應,讓孩子陷入恐懼當中

但是, 每當孩子說出「我害怕」這句話時,幾乎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怕什麼,哪裡有東西?」根本沒有在意孩子怕的是什麼!當孩子年齡大一些的時候,再說出「我害怕」,父母的反應就是孩子太膽小,就是安慰的話也沒有了,留下一句「這麼大了,還害怕,怎麼這麼沒本事」就走了

我們的慣性思維,並沒有讓孩子從恐懼中走出來,相反,讓孩子只會更加恐懼

案例:我有一個朋友,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但是依舊不敢一個人走夜路,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男生。大學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出去玩,晚上很晚了回宿舍,即使有我們在身邊,他也會抓著我們,緊靠我們

當時,我們還嘲笑他,那麼大個人了,怎麼那麼膽小,還不如一個姑娘。朋友一開始就只是傻笑,後來他很認真的告訴我們,其實小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害怕,他每當和媽媽說「我害怕」時,他的媽媽就只覺得孩子膽小,就會說一句「什麼都沒有」然後就不管了,徒留他自己在恐懼中,靠自己慢慢走出來

其實,朋友說完之後,我們都沉默了。小時候誰還沒有害怕過,可是父母的反應卻是造成孩子一生膽子小的原因,這真的是不應該

家長的慣性思維,一直讓父母覺得這世界沒有什麼恐懼的東西,孩子說「我害怕」只不過是膽小的表現,根本沒有在意過孩子最怕的是什麼

其實造成孩子恐懼的原因有這麼兩個:

1)家長沒有在意孩子的恐懼是為什麼

這一個就是我們案例中說的那樣,父母堅信自己的慣性思維是正確的,孩子害怕就是膽小的表現,並沒有什麼值得在意的。但就是因為家長的不在意,讓孩子自己更加的恐懼,獨自戰爭害怕這件事,讓孩子的心理變得很脆弱

2)家長的「恐嚇」

相信很多朋友應該經歷過,老人家對我們說過的「大貓」吧,小時候不好好睡覺,不聽話,長輩就會說「再不聽話,就讓大貓來把他抓走」,家長認為這樣可以起到讓孩子聽話的作用,但是沒有想到,這樣做的弊端就是讓孩子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

很多時候,我們說過的話,因為自己覺得是嚇唬孩子的,沒有真實存在的。但是孩子當時不知道呀,會信以為真,家長說得多了,在孩子心中的印象也會加深,而孩子也就在聽到這些時本能的產生恐懼心理,特別是面對黑夜的時候

家長在孩子說出「我害怕」時,應該怎麼做

方法一:家長首先給予孩子安慰的話,並且擁抱孩子

在孩子說出「我害怕」時,其實內心的恐懼感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我們家長這個時候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雪上加霜了。所以說,正確的做法就是,告訴孩子「媽媽在這吶,你看什麼都沒有是不是,沒關係,媽媽保護你,你也要學著勇敢」,最好是擁抱孩子,讓孩子感覺得強大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會逐漸消除恐懼的

方法二: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不要說出嚇唬孩子的話

之前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同病房的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小手術,眼睛被紗布包住了,本身孩子因為看不見就很害怕了,也著急,所以就哭鬧的很大聲。他的媽媽和奶奶都在一旁安慰,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媽媽的耐心可能也逐漸被耗盡了,所以,就恐嚇孩子「再不聽話,就讓醫生來給你打針」

結果孩子哭得更厲害了,醫生看不過去了,就對這家人說「孩子本來就害怕,也害怕打針,你還嚇唬他說打針,他不更害怕了嗎。你就讓他自己發洩完情緒就好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越是說孩子害怕的東西,孩子更不聽話的原因。我們的慣性思維讓我們陷入了一個誤區,用害怕的東西嚇唬孩子,就能夠讓孩子產生恐懼變得聽話。但是越是嚇唬孩子,孩子的恐懼感越厲害,只能說適得其反

方法三:不在外人面前說孩子膽小

大家知道「標籤效應」嗎,就是說,當你給一個人貼上一個標籤之後,然後還不斷的在這個人面前提起這個標籤,那麼這個人就會不自覺地向這個標籤靠攏,認為這卻是就是說的自己

同樣的道理,如果說我們總是他人面前提起孩子膽小,孩子聽了就會覺得我就是一個膽小的人,心裡開始確認自己膽小這件事了,所以說我們不能在他人面前提起孩子膽小這件事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對他們來說新奇、陌生的事物,而這種未知會令孩子缺乏對事物的掌控感,進而帶來由不安全感引起的恐懼心理

家長在遇到孩子害怕的情況下,多一些耐心看看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給孩子多一些安慰和擁抱,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害怕多是在黑暗中或者睡覺之前,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準備,驅散孩子內心的不安感

比如說,晚上的時候,給孩子開一盞小夜燈;或者睡覺之前給孩子聽音樂,讓孩子放鬆身心,還有就是在孩子身邊放他熟悉的東西,比如說玩偶或者枕頭都可以

當然了,也可以給孩子講故事。睡前講故事是很多孩子每天睡前必做的一件事,不僅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也可以起到放鬆孩子身心的作用。但是不要給孩子講一些帶有恐懼的故事,避免再讓孩子心裡的想象加劇恐懼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