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從懷胎十月生下孩子后,母親就開始考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愿意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這樣的母愛是非常偉大的,但有時候也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神童為我們所知,這位神童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僅僅 13歲就已經考入了名牌大學學習,一度被家長們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魏永康的問題也顯現出來了,他似乎沒有一點兒的獨立性,衣食住行都需要母親來料理。
在離開了母親的照顧后,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還因此影響到了自己的學業,最后 不得不被學校退學。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社會中還不在少數,現在有很多 高分低能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得一騎絕塵,但在生活中卻顯得非常低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的 母親太過于「愛」他們了,將他們保護得太好了。
最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幾種母愛,母親要重視,若不及時改,會毀了孩子
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母愛,其實是在摧毀孩子
一個熊孩子拿著鑰匙,去刮蹭別人的車,在被車主抓到后,叫來了他的家長。
然而,在他的家長到來后,卻并沒有像網友所想的那樣,給車主賠禮道歉賠償,反而是倒打一耙,說車主傷害了自己的孩子,憑什麼對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而且還以自己孩子年紀還小為由拒絕賠償。
其實現在像這樣的「熊孩子」有很多,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對他們太過縱容了,在家里經常都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犯錯了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這就讓孩子在行為上更加的肆無忌憚,以為其他人也會同樣的縱容自己。
無條件地溺愛孩子,其實是在摧毀孩子,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事情。
過度干涉孩子生活的母愛,其實是在培養巨嬰
有這樣一個段子,說是一個孩子第一天去學校上學,帶了雞蛋作為午餐,但是等到中午真正開飯的時候,孩子卻對著雞蛋發愁。
老師在看到這種情況后,便問孩子為什麼不剝雞蛋來吃,是因為不好吃嗎?沒想到孩子卻回答 自己不會剝雞蛋,之前在家里都是媽媽剝好了喂給自己吃的。
這看似是一個段子,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有些家長包辦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甚至于有些孩子到了五六歲后,還沒有學會怎麼系鞋帶。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是必須的,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漸漸地變得獨立,能夠學會自己去生活。
而家長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摧毀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逐漸成為一位巨嬰。
動不動就要求孩子感恩回報的母愛,是架在孩子身上的枷鎖
在某部熱播電視劇里面,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位含辛茹苦帶大自己孩子的單親媽媽,她的孩子卻在某一天選擇了自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媽媽幾乎在家里每天都 將自己的奉獻掛在嘴上,告訴孩子他怎麼怎麼不容易,告訴孩子為了他的成長,她為此犧牲了什麼。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念叨下,孩子開始變得焦慮恐懼,害怕自己不能達到母親的要求,終于有一天他選擇了自盡。
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家長也需要注意方式,不要整日將自己的犧牲和貢獻掛在嘴邊,也不要給孩子講當初要不是為了你,當初我會怎麼樣,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心存感激,長期下去還會給予孩子很大的壓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媽媽做到這幾點才是真的愛孩子,會讓孩子一生都受益
有原則地去愛孩子
作為母親,我們應當學著有原則地去愛自己的孩子,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要學會去拒絕。
在孩子犯錯后,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再積極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無條件無原則地去滿足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逐步學會為人處事,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家長自己去生活,這個時候如果縱容孩子,將來就會讓孩子吃不少的苦頭。
不要太過干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并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不要太過去干涉孩子的生活,有些家長在家里完全就是一言堂,如果孩子不按照他所說的方式去做,就會采取打罵孩子的手段,來促使孩子聽話,這樣長期下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做
孩子在小的時候完完全全就是一張白紙,他們沒有任何的生活技能,需要家長一步一步地去教,才會讓他慢慢開始學會怎樣生活。
因此家長所需要做的,不是幫孩子包辦了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而是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讓孩子學會不同的生活技能,慢慢的開始變得獨立自主。
結語
母愛是需要有原則的,無底線的母愛,只會摧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