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是位8歲孩子的媽媽,由于工作繁忙,自己也很少機會能夠顧及到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但是,孩子的老師跟張女士反饋孩子的近況的時候說到孩子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孩子的老師找來了張女士談話,張女士也因此了解到孩子的成長變化,也感到十分擔心。張女士問老師是如何看出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而張老師則回答張女士說「這3種表現藏不住」。老師告訴張女士,孩子這段時間變得不愛講話了,在班上討論問題的時候也不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除此之外,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孩子也總是跟從別人的想法,不愿意和別人不一樣。而其他的孩子總是在課程上暢所欲言,積極表達自己,展示自己。孩子是自卑還是自信,老師一看就看出來了,這才及時和張女士溝通,希望更快解決孩子的問題。
01
自卑心理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在孩子的年紀增長后,身邊認識的人和經歷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孩子的心理狀況也容易因此而發生變化。在這個階段中,孩子如果沒能夠得到父母及時而正確的引導就容易產生錯誤的觀念,甚至形成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是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02
孩子的這些行為,可能是自卑的表現:
盡管孩子的自卑心理是一種內化的心理表現,但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父母們是可以從孩子的成長變化中看出孩子是否有出現自卑的心理。
1、不愿意講話,拒絕向別人展示自己
對于孩子來說,愛說話和活潑好動是天性。而如果孩子慢慢變得不愿意跟身邊人的溝通,甚至有點封閉自己,也不愿意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特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孩子則很可能是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2、做事畏畏縮縮,怕前怕后
對于多數孩子來說,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面前往往會積極熱情,雖說有點莽撞,但孩子總會顯得特別有激情。而如果孩子在做事情時候變得畏畏縮縮,擔心這,顧慮那,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說自己的壞話,則可能處于一種較自卑的心里狀態。
3、在意別人的看法,跟從多數人的觀點
同樣一件事在不同孩子看來往往是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有各自的想法和觀點,也大多愿意去聽從自己的內心,跟身邊人交流看法。但是,孩子如果變得沒有主見,總是跟隨別人的觀念,擔心自己會跟別人不一樣,這時候,父母們就要多留心孩子是不是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03
孩子自卑,父母要多重視對孩子的引導:
1、多關注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動態
盡管父母的工作再忙碌,或者學校的教育再好,孩子的心理狀況很多時候都會被身邊的人忽視。父母應該多去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關注孩子在做事情時候的言行舉止,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動態。
2、多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尊重孩子的想法是父母參與孩子成長的重要環節。只要父母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多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及時和孩子溝通,父母才能夠對孩子的心理狀況進行正確的引導。
3、多與孩子互動,培養孩子的信心
如果通過溝通的方式,孩子的心理狀態還很難發生改變,父母不妨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耍,多和孩子互動,讓孩子在學習和進步中增長信心,擺脫自卑的心理。
結語: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孩子的成長過程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