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作為家長如果能管住孩子這3點,將來會成才

Wendy媽 2022/12/11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孩子教育上,可能每位家長都在尋求最好的方式,希望他們能夠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長大后成為棟梁之才。可這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往往會因為過度管教孩子最終事與愿違。

正如我國宋朝傳統啟蒙王應麟著作的《三字經》中提到 「養不教,父之過」。一位清華退休的老教授也曾提到 「作為家長如果能管住孩子這3點,將來會成才」。

管住孩子的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事,帶孩子去超市買蔬菜水果,孩子一不留神就會被大大小小的零食誘惑,看見什麼都想買。強硬地把孩子帶到超市門口,他還會哭鬧,甚至嘴里會說「找爸爸,爸爸對我好,不要媽媽了……」

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媽媽心里也不是滋味,脾氣暴躁的媽媽還會因為孩子發脾氣而情緒失控,大打出手也是常有的事。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認為,培養孩子讓他受益終生的情緒管理法,主要在于父母。即家長應該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認可孩子情緒、對孩子做出的行為感同身受,不亂給孩子貼標簽。

具體辦法父母可以試試「冷處理」,當孩子出現情緒失控時,也容易帶動父母發脾氣,這個時候父母先冷卻下來,等到情緒穩定后再和孩子交流,并告訴他媽媽為什麼不給買,理由是什麼,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

管住孩子的行為:‍

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有意破壞玩具的事,甚至有些時候孩子會把剛買來的新玩具拆分。并且,在破壞了所有玩具后,還不斷讓家長買,于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抉擇。買新玩具又怕孩子搞破壞白白浪費錢,不買孩子還一直要,真是煩惱……

對于有這樣行為的「惡魔寶寶」,家長在管教的時候,不應該用懲罰的方式如動輒打罵,正處于叛逆期的寶寶還可能變本加厲,和家長對著干,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因此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

美國行為學專家和教授克里斯•塞格林認為,倘若父母過度管教以及干預孩子,更會助長他們消極、自大、逆來順受等心理,極有可能影響未來發展。

所以,如果家長看到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務必丟掉對他的打罵,而是讓孩子知道不良行為的后果。如類似于上面的事例,孩子弄壞玩具后短時間內不給買新的,直到認識錯誤后可以給予適當獎勵,這才是有效的做法。

管住孩子的貪玩:‍

每個孩子都是貪玩的,他們不想被束縛在無盡的學習中,總想著有新的玩具、新的衣服、新的零食……

面對整天貪玩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斷下滑,即使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他也會心不在焉、搖頭晃腦 、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作為家長看著就來氣,可每次警告都不管用,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很差。

生物心理學家羅森茨威格認為,貪玩的孩子,其實比普通孩子更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說明是大腦在開發智力。

而孩子過于貪玩,家長要注意管教,尤其是4歲以上還不能做到專注做一件事或專注力不如同齡人,最大的責任在于家長,如孩子在專心玩游戲時,經常打斷孩子以及強行指導孩子,都不利于專注力的培養。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