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也是一門獨特的學問,老話講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一點都沒有錯,有很多父母因從小對孩子使用「散養式教育」,最終將孩子培養成了「白眼狼」,沒有孝心不說,還會在校園惹一堆麻煩。
在蒙氏教育法中有這樣一條:6歲前是孩子記憶力塑造的重要階段,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接受了怎樣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智力,也決定了孩子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01睡眠要充足
很多孩子喜歡熬夜,睡眠時間不充足,家長不予理會,殊不知其實是對記憶力的一種破壞。睡眠時間與記憶力好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研究表明:沒有沉睡期或者沉睡期太短,記憶力會比正常睡眠差很多。
荷蘭的神經學研究所的伊斯布蘭德·范德韋夫解釋了這一現象,這是因為缺乏沉睡期的人,他的海馬體(負責記憶的主要部位,能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活動較少,所以會出現記憶力很差。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睡覺這事兒上使勁管孩子。
02保證一定的運動量
有些孩子比較宅,不喜歡運動,這不僅可能造成身體肥胖,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記憶力。所以父母在孩子運動上也要使勁管!這是因為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多巴胺,而多巴胺是加速神經元聯結的主要物質,所以孩子越運動越聰明,越運動記憶力越好!
03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做事會非常有步驟和目的性,著名畫家達芬奇在鍛煉自己學生觀察力時,會要求學生觀察一樣物品后閉上眼睛仔細回想,然后睜眼按照記憶中的細節與事物進行對照。
與此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更好地抓住物體的特征。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習慣。比如在家中養一些盆栽,讓孩子去觀察莖葉花的細節特點,觀察不同盆栽之間的不同,然后用以上方法反復練習,從而達到提高記憶力的效果。
04養成看圖講故事的習慣
孩子們對于圖像的記憶會比對于聲音的記憶更加深刻,父母應該有意向地選擇一些有趣的故事繪本,讓孩子邊聽故事邊看圖片,能夠對故事更加印象深刻。
當孩子想起故事的時候,會先想到圖片然后會根據腦海中的圖片慢慢回憶起故事的細節。能夠有效提高記憶力,鍛煉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