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時為什麼不說話,知道真相后你還敢吼孩子嗎

Wendy媽 2022/08/03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孩子小的時候,難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犯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父母喜歡稱自家孩子為熊孩子的原因。

在孩子犯錯后,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后果,有些孩子在經受父母的教育后,明白了自己的不對,改正了自己的行為。而有些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后,卻屢教不改,甚至還會做出過激的行為。

現在很多父母也許很少有ㄉㄚ孩子的行為,但是卻不乏實施言語ㄅㄠ力。

之前就有這樣一個視訊,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在視訊中一位父親正在輔導自己孩子做作業,但是卻因為孩子 做作業的成果不理想,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還 辱罵自己的孩子是豬腦子,孩子在整個過程中都表現得戰戰兢兢,沒有說一句話。

這樣的行為也許在很多家長眼中是很正常的,畢竟孩子總歸是要管教的。

但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會損害到親子關系的,讓孩子害怕跟父母交流,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父母吼孩子「爽」一兩分鐘,可是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一輩子,你覺得值得嗎?

孩子被吼后,不說話很「可怕」,了解真相后,你還敢吼孩子嗎?

孩子被父母吼時,為何總是一言不發?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家長將自己的情緒宣泄到孩子身上,逼著孩子走上了不歸路

陳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平時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長此以往下來情緒就變得不穩定,在剛開始的時候她還能夠管住自己,但到了后來,就開始將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壓抑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一旦做錯一點小事,她就對孩子大喊大叫,每次孩子都是沉默以對,沒有任何的反應,直到有一天她下班回家,發現了躺在床上的孩子,才明白這一切都晚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并不是家長的私有物品,家長不能將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所壓抑的情緒,宣泄到孩子身上。

在受到父母給予的壓力后,以傷害自己來報復父母

阿秋一直以來都對孩子抱有較高的期望,在周圍的鄰居看來,他家的孩子已經表現得非常優秀了,不僅在班上成績優異,而且對待他人也非常有禮貌。

而正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居然選擇了用極端的方式,來報復父母,究其原因,還是由于阿秋的教育方式實在是太過苛刻了,孩子一旦犯一個小錯,阿秋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還會要求孩子跪下來認錯。

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家長也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不要以為選擇虎爸虎媽苛刻的教育方式,就是為孩子好。孩子不是機器,不可能永遠都做對。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選擇用溫和的方式來處理,而不是通過大吼大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長期受到父母的吼罵,孩子開始自我放棄

正在某電子廠打工的小張,今年僅僅才17歲,他的家庭條件跟廠里的同事有很大的不同,小張家里算得上是小康家庭,不僅在城里有房子,父母的工作也都還不錯。

但小張卻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來廣東打工,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父親長期對他大吼大叫,無論小張做什麼,他的父親都覺得他做得很差,甚至有時候直言小張就 是個沒用的人,但小張從來沒有還嘴,而是一再忍讓

終于有一天,小張沒有選擇再忍讓下去,而是選擇了逃離這個讓他感覺壓抑的家庭。

孩子在小的時候,其實是很在意父母對他的評價的。也許父母對那些責罵并沒有放在心上,但在孩子看來,父母的這些 言語,是因為父母對他感到很失望。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得自我放棄,失去對生活的期望。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應該如何避免吼叫?

認真聽孩子的講述,了解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犯錯后,有些家長在氣頭上完全沒有聽孩子解釋,就開始責罵自己的孩子。

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一位年輕的母親,在孩子不小心將家里的花瓶弄碎后,就不由分說地開始 ㄉㄚ罵自己的孩子,完全不聽孩子的解釋,最后導致孩子 身體出現了傷,在事后家長通過攝像頭,才發現是家里的貓不小心將花瓶弄碎的。

對此,家長要學會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處理事情,也能夠避免因為處理不當影響到親子關系。

盡量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處于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通過各種手段試圖管住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還美其名曰是為孩子好。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的,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應當盡量以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孩子,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到孩子內心的所想所思。

每次想要吼叫孩子之前,先找個地方冷靜10秒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有些家長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候,有時候會忍不住在家里抱怨,甚至還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后,會直接用臟話來罵自己的孩子,也許在家長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其實這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研究表明,暴風雨的憤怒,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十二秒。所以,家長如果每次想要吼孩子的話,可以先找個地方冷靜10秒,或者先深呼吸10秒,這樣你就沒有那麼生氣了,負面情緒也能及時得到解決,孩子就不會成為你負面情緒下的發泄口了。

結語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應當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多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