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是姥姥帶?3個原因,一個比一個現實

Wendy媽 2023/02/17 檢舉 我要評論

不知道何時起,網上開始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說的是與過去不同,現在姥姥姥爺成了帶娃的主力軍,爺爺奶奶反而退居二線。

對此,網上曾發起一項調查,讓網友投票「你們家是誰在帶孩子」。

結果顯示,選擇姥姥帶娃的網友高達44.1%,選擇奶奶帶娃的網友只有14.6%。

就像我們辦公室的同事,將近一半多都選擇了把姥姥接到家里來,幫忙帶娃、接娃上下學,由爺爺奶奶帶娃的只有少數。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由姥姥姥爺帶,爺爺奶奶又去哪了呢?

我覺得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3點,一個比一個現實。

無法解決的千古難題:婆媳矛盾

記得有網友說過這樣一句話:

「媽媽吃過的苦,不想讓女兒再吃一遍,但是婆婆受過的罪,恨不得兒媳婦也全部受一遍。」

這應該是對婆媳矛盾最好的詮釋了。

從「孕期」、「坐月子」,再到照顧孩子,兩個從未一起生活過的女人,要「被迫」同住一個屋檐下,吵嘴拌架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但親生母親與婆婆幫忙帶娃,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吵完架之后的「善后處理」。

親生母女之間,就算說話沖了點,有時候不太理智,過一陣子也就好了。

即便真的是育兒理念有沖突,兩人也會更容易溝通,不至于因此產生嫌隙,影響彼此間的關系。

反觀婆婆與兒媳呢?

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會在雙方心里留下疙瘩。

婆婆覺得兒媳「事兒多」,自己是費力不討好,兒媳覺得婆婆怎麼做也不合自己心意,早知如此,還不如請個保姆。

最后婆媳關系越來越差,矛盾越來越尖銳,寶爸夾在中間成了「夾心餅干」,家里的氛圍劍拔弩張。

因此,為了規避這種婆媳矛盾,現在很多年輕寶媽干脆直接請姥姥姥爺幫忙帶娃,爺爺奶奶省心不少。

相較于婆婆,親生母親更心疼女兒

婆婆與兒媳沒有任何血脈聯系,之所以會成為親人,只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大部分婆婆而言,兒媳婦可能更像一個「外人」,很難像親生母親那樣,發自內心地心疼女兒。

平日里,或許很難感知到這種差距,但有了孩子之后,情況會變得明顯不同。

奶奶帶娃時,會下意識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寶媽作為生下寶寶的「大功臣」,可能很難從婆婆身上感受過多的關注和愛護,很容易出現心理落差。

而由姥姥幫忙帶娃,女兒才是自己最親的孩子,外孫其實是「外姓人」。

姥姥之所以關心孩子,前提是他與自己的女兒血脈相連,而非孩子本身與自己的關系。

換句話說,除了照顧孩子之外,姥姥更多操心的,其實是女兒恢復得怎麼樣,有沒有吃好,睡得香不香,以寶媽為主。

雙方老人帶娃的態度截然不同,寶媽的感受也是大相徑庭,所以由姥姥姥爺幫忙帶娃的情況越來越多。

姥姥姥爺帶娃,寶媽更放心

現代家庭中,在帶娃這件事情上,「女主人」的發言權要遠大于「男主人」。

到底是請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最終決定權握在寶媽手中。

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很多寶媽還會考慮一些生活習慣、育兒方式方面的問題。

有時候寶媽可能會不太認同婆婆的一些生活習慣,雙方在育兒方式上也容易出現一些小摩擦,所以寶媽本身就不愿意由婆婆幫忙帶娃。

而換做姥姥姥爺帶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習慣方面,親生父母本來就跟自己是一樣的,用不著擔心。

至于育兒觀念有分歧,親生父母帶的再不好,也容易溝通,畢竟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話怎麼說都行。

不像婆婆帶娃那樣,凡事都要斟酌再三,說句話都要思前想后好幾遍。

由姥姥姥爺帶娃,寶媽更放心,爺爺奶奶自然也就慢慢退居二線了。

結語:無論是姥姥姥爺帶娃,還是爺爺奶奶帶娃,愛孩子的心都是相同的,子女一定要懂得感恩。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由自己帶娃,在育兒方式、教育觀念、親子關系上,父母親自帶孩子都更有優勢,這是老人帶娃所無法比擬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