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曾說, 6歲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家長若是在孩子6歲的時候不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之后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
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習慣以及品性基本上在6歲之前就應該養成,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要先養成好的習慣。
比如說,鍛煉孩子的記憶力,就需要家長從小抓起。
一般來說,孩子的記憶從2歲左右便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幾個月大的孩子一般只能記住幾天左右的事情,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記住近幾個月的事情了。
若在孩子上學之前,家長用對方法開發孩子的記憶力,上學之后孩子的記性也會更好,學到的也就越多,學習成績自然不需要家長擔心。
孩子6歲前若養成3個好習慣,日后記性更好,學習也越來越棒
1.愛觀察、思考的習慣
記性好的孩子專注力一般不會差,專注力好的孩子在背誦方面往往只需要花別人一半的時間,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愛觀察、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觀察的時候往往離不開思考,也需要高度的集中。
喜歡觀察的孩子,往往能夠從事物的 外形、顏色等特征屬性去記憶,展開 聯想的記憶方式,這樣的方式除了能夠讓孩子更快地理解之外,在記憶時間上往往也更加長久,比簡單的死記硬背要更加有效;
同時,孩子經過自己的思考也能夠對事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印象上比那些一晃而過的想法要更加深刻,所以也能夠記得更加牢固。
2.愛提問的習慣
一般來說,能夠讓孩子產生疑問的問題都會讓孩子覺得印象深刻。
孩子愛提問題,是在經過思考的情況下,自己無法找到答案或者做出解釋,才會做出的行為。
每個孩子對于自己的疑問都會產生不一樣的記憶,所以,鼓勵孩子養成愛提問的好習慣,不僅有利于孩子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也能達到刺激孩子記憶力發展的目的。
3.愛表達的習慣
這里的表達指的是孩子喜歡反復地說出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就像我們上學時候,當背誦到一些很晦澀的句子時,我們總是需要不斷地反復讀,直至它形成了一個語言習慣,所以能夠脫口而出。
雖然有時候不是很理解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是對于一些簡單的填空或者背誦來說,已經足夠了。
你家孩子有這幾種好習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