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曾問我人為什麼要讀書?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希望你能通過讀書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治愈世間萬般煩惱與痛苦的能力,和打破人生邊界的底氣。
昨天,接兒子放學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冷不丁問我:
「媽媽,讀書就是為了賺大錢嗎?」
我愣了一下,問他怎麼會這麼想。
兒子告訴我,是因為午休時有同學給他看了個關于「廬江中學」的視訊。
回家后,我了解了一下,才得知:
廬江中學,是安徽省的一所擁有120年歷史的名校。
幾天前,學校剛剛結束了市里的一模考試,決定召開動員表彰大會,便找來了省教育特聘專家、合肥師范學院副教授陳宏友來給孩子們開講座。
據說,陳教授登上講台后,一開始說的還是感恩。
但中途,因事先準備的PPT無法播放,陳教授便開始了「放飛自我」,跟孩子們說起了「掏心窩子的話」。
包括但不限于:
「青春期的孩子對性都好奇,喜歡異性沒啥問題,但喜歡同性就有問題了哈。」
「你要是沒有考上大學,就只能和你小學國中的青梅竹馬過一輩子;你要是考到合肥,全安徽的男人女人供你選擇;你要是考到北京上海,全國的男人女人供你選擇;你要是考到美國,全世界的男人女人供你選擇……」
「我兒子如今在美國念書,現在就找了個美國的女朋友,以后他可以娶到一個白人老婆,改善基因。」
「不要談什麼理想抱負。錢是最重要的,讀書就是為了錢。」
他的這番話,成功惹怒了所有人。
終于,有個男同學聽不下去了。
只見男同學一個箭步躥上講台,奪過了陳教授手里的話筒,大聲說道:
「他(陳教授),眼睛里面只有錢。
我們努力學習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崇洋媚外,而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
此話一出,台下立刻爆發出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而這段視訊也被人發到了網上,引起了熱議。
兒子說:
「我覺得這個哥哥說得沒錯。
但我同學卻說陳教授講的才是實話,我們現在好好學習就是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將來賺大錢。」
看著兒子困惑的神情,我沉默了,一時沒想好該如何回答他。
思考良久后,我決定給兒子寫下這封信,跟他聊一聊這件事,以及人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
可以給你更多選擇的機會
老實說,讀書和學習,是能帶來收益。
但絕不是像陳教授說的那樣,單單只是為了錢。
爸爸媽媽要求你好好讀書、錘煉技能,不是要你賺多少錢。
而是希望你將來在不缺錢的情況下,能夠做出更多尊重內心的選擇。
之前,我們曾一起看過一檔節目:
《窮富翁大作戰》。
節目組給香港富豪田北辰的任務,是體驗環衛工的生活。
然而,當他真正過上最底層的生活時,才發現,原來周遭有那麼多的無可奈何和身不由己:
每天蝸居在「籠屋」里,房間只有一張床的大小,翻身都成了一件困難的事;
上班的路上,連最便宜的公交車都坐不起;
每天工作17個小時,可到手的,卻是最低的酬勞……
田北辰說:「我完全沒有空閑去想將來,吃飽已經是最大的滿足。」
就這樣,短短兩天后,田北辰就狼狽退出了節目錄制。
臨走前,他不禁感嘆道:
「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孩子,讀書并不一定能讓你賺大錢,成為人生贏家。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能夠為你的人生托底,讓你免于跌落谷底。
對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讀書的意義不光是讓你兜里有錢。
它還是你泅渡苦海的唯一浮木,是你改變命運最有力的武器。
讀書
能夠治愈你生活中大部分的煩惱
孩子,還記得之前你曾跟我抱怨:
總感覺和班里的同學玩不到一塊兒去,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你卻覺得沒什麼意思,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今天,媽媽想給你講一個關于作家王小波的故事。
聽完后,或許你心里就會有答案。
王小波年輕時,曾在農村插隊。
插隊的生活異常艱苦,衛生差、伙食也不好。
王小波常常坐在屋檐下,看著天色一點點黑下去,心里感覺孤獨極了。
但好在,他還隨身攜帶了幾本書。
其中一本,就是奧維德的《變形記》。
書中的那一個個故事,一句句箴言,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他的生活,也驅散了他的愁緒與孤獨。
生活中,我們都曾遇到過,一些看似棘手的問題。
這些問題,有時哪怕是最親的人也沒辦法給你完美的答案。
而你唯一能夠求助的,就是書籍。
就像楊絳在《讀書苦樂》一書中寫的:
「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門。
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翻開書面就闖入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
也許有時候,書籍給你的幫助,并不那麼及時,也不是立馬就能見效的。
但請相信,當你讀得多了,讀得時日久了,那些知識終會用得上。
所以,孩子,千萬不要相信「讀書無用」的言論。
當你心煩意亂時,當你感到茫然無措時,書籍就是你的良師益友,幫你排憂解難,讓你突破認知上的局限。
讀書
讓你積累了實現理想的資本
孩子,你知道嗎?讀書,很多時候,還是一種責任。
孩子,還記得北宋大家張載是怎麼形容讀書的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讀書、學習,很多時候,不光是對個人的救贖,更是對國家的助力:使你擁有打破人生邊界的底氣,積累不斷超越自己的資本。
最后,媽媽還想把自己很喜歡的一張圖分享給你。
這張圖片的名字,叫做「讀書的境界」: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翻山越嶺的過程。
你能看到怎樣的風景,很多時候,就是取決于你腳下書本的厚度。
那些你讀過的書,或許有很多已然忘記,或許并不能立刻變現。
但請相信,它們給你的養分會被一直保留下來,漸漸成為你的底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讓你的世界變得開闊,更讓你走的每一步路都因此變得繁花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