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博上刷到一個母嬰博主分享自己兒子的視訊,小男孩跟媽媽出門要抱抱,媽媽表示在家里已經說好了出門不能抱,只見孩子嘟嘟嘟地跑到媽媽前面舉起小手來:「謝謝媽媽」。這誰能拒絕的了啊,媽媽頓時心軟把孩子抱了起來。
好多說,寶寶越長大反倒越粘人,明明自己可以走得好好地,卻出門手一伸就要抱抱,大家都不是什麼健美冠軍,二十多斤的肉疙瘩抱那麼久,放下孩子的時候胳膊都打哆嗦。
「媽媽抱抱」這句話的出現頻率絕對排的上前三了,孩子累了要抱,高興了要抱,傷心了要抱,不分時間地點的尋求抱抱,似乎有著神奇的力量,牽動著媽媽和寶寶的心。
孩子出門要抱,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確實累了,孩子累的時候,他們也不像大人那樣懂得堅持一會兒、再走一段兒,多數情況下,孩子的表現就是累了困了就要找爸爸媽媽,求抱抱或者躺在爸媽懷里歇一會兒。
除了身體很疲憊的原因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心理上的因素。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要求抱抱只是想撒嬌,多跟媽媽膩一會兒,孩子對于媽媽的依賴是超乎我們相信的,所以我們不妨小小地滿足他們一下。如果厲聲拒絕,孩子往往會更耍賴。
在孩子那種身高的眼里,走到外面的世界就像是小人走到了「巨人國」,到處都是高高大大的人,狹窄的視野讓人心情壓抑。有的孩子之所以一出門就求抱抱,很可能是因為進入了陌生的環境或者接觸了陌生的事物,孩子出于害怕,才會找大人求抱抱。如果是這種原因,父母們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孩子是磨人或者不聽話。當孩子開始無端求抱抱的時候,父母們別著急拒絕,蹲下來問問孩子怎麼了。
年幼的孩子尋求抱抱,一般是在進行安全依戀的找補。一個簡單的擁抱,就可以把父母的關注、安慰、理解、原諒,都傳遞給孩子。孩子的情緒需求得到滿足,他才能慢慢平靜下來。
但對于父母來說,有時會糾結,如果經常抱孩子,滿足他們的需求,會不會寵壞孩子,其實我們只要信奉一點,愛孩子就要愛到徹底,而面對孩子的成長要卻要「狠心」。孩子一出門就要爸媽抱,并不一定是孩子懶,這麼多可能出現的原因,家長可別「冤枉」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