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歲前的寶寶,父母牢記「4懶1勤」,孩子長得快更聰明

Wendy媽 2023/03/20 檢舉 我要評論

人類幼崽是最脆弱的,特別是在一歲之前不會說不會走,只能依賴父母的養育,所以一歲之前的孩子,真的是需要父母非常細致的呵護照顧。

但有一些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太細致太勤快,其實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大腦發育!

家長在照顧一歲之前的孩子時,牢記4個方面要學會偷懶

第一:懶得把尿

關于孩子把屎把尿的問題,很多人都已經提過,孩子在小的時候他的 脊椎還沒有發育成熟,他的關節骨骼都還在發育當中, 把尿的時候可能會傷到這些關節骨骼。

而且也有國外的研究發現:雙胞胎男孩一個從小把尿,一個不把尿,結果發現那個不把尿的男孩到了一歲半很快就學會了自己大小便,而那個把尿的男孩子甚至要兩歲多才學會。

所以 從小給孩子把屎把尿,反而不利于孩子長大之后更快地學會自己拉屎拉尿

給孩子穿上尿不濕吧,不要勤快的給孩子把屎把尿了。

第二:4個月后懶得幫孩子拿東西

記得我們家菁菁在三個多月快四個月的時候躺在床上玩玩具,一下子把玩具扔出去老遠。

當時她奶奶就想著把玩具撿給孩子,我一下子阻止住了奶奶,而是站在旁邊觀察孩子。

就發現孩子看到自己的玩具遠了,眼睛一直盯著玩具, 用力地去挪著身體想要去抓那個玩具

當她發現夠不著的時候,她用手一撐一下子把身翻過來,然后再抬頭就發現玩具就在自己的眼前。

孩子非常高興的伸過手把玩具拿出來,這時候她的 笑容燦爛的就像得到了全世界!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需要主動的去掌握一些東西,孩子在4個月左右他慢慢的學會翻身。

如果孩子玩的玩具丟在旁邊遠一點的地方,家長不要著急的給孩子拿,讓孩子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拿,他才更有 主觀能動性,孩子也能更快的學會一些大動作!

看到孩子東西掉了,不要勤快的去拿,裝著看不見,孩子實在拿不到再幫他。

第三:6個月后懶得給孩子喂夜奶

孩子到了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當孩子添加輔食之后他的 胃容量會變大,孩子這時候晚上就可以持續 10個小時左右不吃東西。

所以孩子晚上已經開始不需要喝夜奶了,這時候媽媽懶得給孩子喂夜奶,就能讓孩子一覺睡到天亮。

慢慢的孩子睡得好了,自然大腦就得到了充足的休息,白天他更有精神去探索這個世界,更有利于孩子大腦的發育。

而且孩子晚上睡得好,他的 生長激素也會分泌得更旺盛一些,孩子自然也能長得更高。

所以建議孩子到了6個月左右,如果還喝夜奶的話,媽媽要慢慢地減少次數,慢慢的把孩子的夜奶斷掉,不僅有利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有利孩子身高的增長。

第四:懶得喂飯

國外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建議,孩子在添加輔食之后,如果他自己主動拿手去抓輔食,家長不要阻止,要讓孩子自己嘗試著吃飯。

孩子自己吃飯會讓他覺得吃飯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吃飯的時候還能鍛煉他的 精細動作,鍛煉精細動作就能開發他的大腦,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而且孩子自己吃飯還能避免挑食厭食有助于孩子長高。

以上4個方面,家長要學會偷懶,但是 有一個方面不能偷懶,一定要勤快,那就是跟孩子聊天。

3,000萬詞匯鴻溝的實驗告訴家長們,孩子在小的時候多跟他聊天,多跟他對話,就能讓孩子上學之后學習成績更好,就能讓孩子更聰明。

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只要做到了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就大有幫助。

但是怎麼跟孩子聊天,這也是有技巧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的語言的音調,語言的方式都不太一樣。

比如寶寶6周到6個月這個階段,這時候寶寶會看到你就微笑,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會咯咯地笑或者大笑。

家長這時候要怎麼做呢?要盡可能的多模仿寶寶牙牙學語的聲音,主動跟寶寶發起對話。

寶寶的任何動作都是一種回應,有了回應之后家長再繼續,不用在意對寶寶說什麼,說什麼都可以,但是要注意說話的語調,堅持給他們唱歌。

就能讓寶寶從小就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環境,以后更聰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