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去上幼稚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外人看來,寶寶送去幼稚園之後家長會因此輕鬆不少,實際上這才是一系列問題的開端。
送孩子上幼稚園之後, 最主要的就是接送問題。可別小看這每天一來一回的接送,稍有差池可能會對孩子以後的性格造成影響。
一.孩子上幼稚園,早點接好還是晚點接好?
說起這個事讓我想到之前的一次經歷,平時我家孩子放學都是奶奶去接的,可是又一次,奶奶有事情,就把接孩子放學這個事情交代給爺爺了,沒想到爺爺還不太習慣去接孩子,就把這個事情給忘記了。
一直到晚上六點左右,幼稚園老師給我發視頻,問我怎麼沒去接孩子?我當時腦子一下就蒙了,接著孩子在視頻裡面出現,問我什麼時候去接他,看著 孩子哀怨的眼神,我內心特別的自責:為什麼沒有再次提醒爺爺一下?
那時候是冬天,六點的時候差不多天都擦黑了,而且孩子5.10分放學,一直在學校傻傻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呢,從那天以後我就發現孩子有點 悶悶不樂,脾氣也變得有點暴躁。
跟老師聊了聊才知道,原來那天我們沒有及時去接孩子,給孩子 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一直小心翼翼的問老師: 我爸爸媽媽是不是把我忘記了?
所以,對于寶寶來說,早接、晚接差距其實非常大。
千萬別小看了這幾分鐘,對寶寶的成長很關鍵,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需要我們先來瞭解一下, 寶寶進入幼稚園之後的心理狀況是什麼樣的。
現實中,寶寶上幼稚園的年齡大多在三四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對寶寶的心理成長來說非常關鍵。
瞭解過育兒知識的家長,想必很清楚,寶寶滿三歲後, 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行為和心理活動大多是無意性的,這才經常會為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而感到難過,甚至會影響到一天的情緒,尤其在上了幼稚園後。
對寶寶來說,上幼稚園等于脫離原本熟悉的成長環境,獨自去面對群體生活和陌生的交往,這對于年幼的寶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寶寶,則可能因此患上 「分離焦慮症」,以至于出現排斥幼稚園的行為,嚴重的還會反應到身體健康上,出現腹瀉、肚子疼、感冒發燒等症狀。這時候,家長的接送時間,就成了寶寶一天裡最重視的事。
其實,不管是對于幼稚園的孩子還是對于小學的孩子,放學後早接還是晚接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經歷了一整天的學習生活後,孩子們都翹首以盼地想更早見到爸爸媽媽的身影。
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也是會有期待的,特別是在放學的時候能夠很自豪地說出「你看,爸爸媽媽今天又來接我了!」。
雖然在我們看來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于孩子們來說, 就是關注,就是重視,就是愛。
那家長經常晚接對孩子都有哪些影響呢?主要表現在三個地方。
第一、「晚接」的寶寶更加孤獨
對父母來說,不過是晚幾分鐘接孩子的事,但對寶寶不同,「晚接」等于「回家的鈴鐺不響了」,寶寶年齡小,不知道家長是「遲到」,只會察覺到自己跟別的寶寶不一樣: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來了,唯獨我的父母沒來。
于是,寶寶的情緒就會陷入「爸爸媽媽不要我了」的恐慌,早年家長好不容易培養出的安全感,就在這持續不斷地「晚接」裡被毀掉了。
第二、晚接的孩子自我價值感比較低
經常性的晚接孩子,對他們來說自我價值感就會降低。
特別是對于幼稚園的孩子們來說,放學後都是一起站在教室外面,等著爸爸媽媽來領走自己的。每次都是看著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被爸爸媽媽接走,自己只能是在那裡站在最後,並且需要再次跟著老師回到教室裡面,等待爸爸媽媽的到來。
這種經歷會在無形中給他們一個暗示: 自己不是最重要的,爸爸媽媽更喜歡的是工作而不是自己,甚至會產生一種 被遺棄的感覺。
當這種感覺被固化以後,隨之而來的 孤獨和自卑會伴隨他們一生。
第三、「晚接」給老師添麻煩,可能會被區別對待
當然,晚接的影響不止體現在寶寶身上,對老師也一樣。寶寶不走,老師是不能離開崗位的。如果家長晚接時間推遲太久,就會影響到老師業餘時間的安排,一次兩次尚可忍受,次數多了就會感到厭煩。
畢竟現在很多幼稚園並沒有推出 免費的延長託管服務。于是寶寶就成了家長晚接的「犧牲品」,以後可能被區別對待,慢慢的可能孩子就會變得不喜歡幼稚園,因為 孩子在幼稚園感受不到被喜歡,被愛和被理解。
國外曾經有過一個調查,最後的結果是這樣的:
一個班級裡面的孩子,最早被接走的,往往是最自信的。而最後被接走的,往往比較內向,甚至是有點自卑的。
所以說,當家長在掐算著時間,考慮能不能趕過去接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把 孩子的心理問題計算在內。
糖果媽媽寄語:
如果手頭的工作不重要,也不急于一時,就不要怕麻煩,覺得送完之後還要繼續做,應該把孩子放在主要位置,先去接送孩子,然後再做自的事情。
父母工作再忙,最好也不要經常最晚去接孩子, 偶爾在小朋友面前刷刷存在感,寶寶會非常開心。
如果有事不能實現早接孩子的承諾,或是因故要晚接孩子,都要和孩子提前說好。
你平時是最晚去接孩子還是最早接孩子的?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