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到底是該「盯緊」,還是要「放手」?國中后孩子差距明顯

Wendy媽 2022/11/08 檢舉 我要評論

孩子的學習一直都是父母最操心的事情,甚至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甚至有的家長給孩子找各種各樣的早教班來給孩子補習,盯著孩子學習。

家長覺得,孩子在 小學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孩子盯緊,并且要嚴格要求孩子學習,不過還有家長認為應該放手式教育。

這樣能讓孩子 發揮自己的天性,放大想象力,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會有所幫助。

所以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家長就開始面臨 「盯緊」和「放手」兩種教育方法。或許盯緊這樣的教育方法在某個階段能管用,但也會導致孩子學習不自覺。但是等到孩子上國中后,家長也根本盯不住,畢竟國中階段的孩子都處于一個叛逆期。

小學階段到底是該「盯緊」,還是要「放手」?國中后孩子差距明顯

在小學階段,孩子普遍都會出現這種現象: 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有些孩子可能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一般。但是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成績一下子提升到班級的前幾名。

因此有些家長很難理解,自己對孩子學習盯得這麼緊,為何孩子的學習還是提升不上去呢?其實孩子上小學的時候, 不要一直盯緊孩子的學習。

可以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但是該放手的時候也要 學會放手。要不然等孩子進入國中后,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我朋友家的孩子就剛進入小學一年級,她和她的愛人就輪班輔導孩子學習,無論是作業還是背誦或者默寫,對孩子 要求十分嚴格。

最開始確實達到了不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也在有所提高。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在孩子進入五六年級的時候,就 變得不自律,沒有家長在旁邊盯著就不會學習,成績也在逐漸下滑。

相反我姐姐家對于孩子的教育是非常 「佛系」,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比較貪玩,會出現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

但姐姐從來不過問, 每天按時上下班。孩子沒有完成作業,都是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屬于 放養學習的一個狀態。

但雖然姐姐對于孩子屬于放手的教育方式,但對于學習并沒有松懈。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她便和孩子一起 制定學習計劃。

在孩子寫作業學習的時候,也不會去打擾。雖然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一般,但是到五六年級的時候,成績也是 有所提高,根本不用父母太過操心。

所以在對于孩子的教育上,家長要學會采用 外松內緊的方式,這樣不管對于孩子還是家長,都是有所幫助的。

那麼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要如何正確的教育?

其實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講,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養成 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我總結錯題的習慣。

并且家長也要清楚學習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要注意 把握好分寸。在監督孩子學習的時候,要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可以介入,哪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

如果家長在旁邊過多的引導,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如果下次再遇到難題,孩子想到的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尋求幫助,這樣會讓孩子 喪失獨立學習的能力。

甚至也要提高孩子的 思維邏輯,因為在上國中的時候,孩子的思維邏輯就會看出差距。就比如數學題中的應用題,題型復雜讓人很難理解。

如果思維邏輯差一些的孩子,很難理解通透,一道題可能就需要拐好幾個彎。但如果思維邏輯好的孩子,很容易就 捋清思路,并且輕松地解答出來。

家長平時可以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知道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體會到成績帶來的優越感,并且多鼓勵孩子,增加孩子學習的動力。

總結:

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教育,不管是放手還是盯緊的方法,都要根據 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節。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就要多多鼓勵孩子,并且正確地引導孩子學習。

適當的放手,讓孩子找到自尊心。同時也要善于發現,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太過于放松,也要盯緊把控, 及時止損,這就要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了。

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了解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培養孩子 獨立學習能力,而不是天天叮囑孩子學習,這樣只會讓孩子厭倦學習。

小學也是打基礎的時期,同時也能給孩子的知識做鋪墊。只要方法正確,孩子將來學習也會變得輕松,并且也能自主學習,這才是孩子學習的 長久之計。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