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去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而陳小春和應采兒就通過很好的教育方式, 將兒子Jasper培養成了一個優秀的人。在《爸爸去哪兒》的綜藝節目中可以看到,雖然陳小春和應采兒的脾氣比較的火爆, 但Jasper的性格卻非常乖巧,而且十分有禮貌、遵守禮儀。
而之所以Jasper這麼優秀,跟媽媽的教育約束有關。 她從Jasper很小的時候就給他立了9條家規,比如當家里的長輩寵溺孩子,在吃飯前詢問Jasper吃飯還是吃面時,應采兒會直接表示: 「這不是餐廳,有什麼吃什麼。「
而家規中有一條是很多孩子都很難做到的,就是不許玩任何電子產品。但的Jasper自律性卻很高,閑暇的時間也是在看書或者畫畫, 慢慢的Jasper也變得喜愛看書。
01
「給孩子立家規」的教育方式是值得學習的
李玫瑾教授曾說到: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會吃虧」,規矩并不是限制孩子的天性,而是引導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內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所以像應采兒這樣從小就給孩子立家規實際上是一件值得學習的事情,在家規下孩子的自律性會提高,而且他們也懂得明辨是非,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 什麼事情是不可為的。
02
應采兒的9條家規有其合理性
應采兒給Jasper立下的9條家規, 實際上都有其合理性。所以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做一個參考和借鑒。
值得參考的9條家規:
1、 不可以亂扔玩具
孩子從小就喜歡玩玩具, 但他們通常是只會拿出來,玩完后到處亂扔而不會收拾。給孩子立下「不可以亂扔玩具」的家規,實際上能夠能夠鍛煉孩子的責任心, 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歸納能力。
2、從小要有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年齡小 ,就事事為他們考慮周全,實際上這會讓孩子形成懶惰性。所以從小就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維持家庭的不容易。
3、不許玩任何電子產品
現在電子產品充斥著孩子的生活,孩子也很容易會沉迷其中。但這對于孩子的視力、學業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沒有需要的前提下,不讓孩子碰觸電子產品, 實際上起到了一種保護作用。
4、不可以事事順從
對于孩子的要求, 父母和長輩如果事事順從。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懂得感恩父母,會覺得父母順從自己是理所應當的,這會將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 不懂得考慮和感恩別人的人。
5、不可以亂要東西
有些孩子的家庭經濟比較優越, 所以父母會盡可能給孩子想要的東西,慢慢的孩子就會亂要東西。而給孩子立下這樣的家規,能夠引導孩子去考慮東西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這樣孩子才會懂得珍惜,不浪費。
6、不可以特殊溺愛
長輩對孩子常常容易溺愛,就像Jasper的爺爺詢問他要吃什麼一樣。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和家里的長輩溝通, 不要給孩子特殊的溺愛。只有在適度的關愛和呵護下長大的孩子, 身心才會更加健康。
7、偶爾需要「棍棒教育」
有的孩子是「吃硬不吃軟」的,所以當孩子聽不進去父母的道理時,偶爾就需要「棍棒教育」進行教育輔助。當然,應采兒在「棍棒教育」是會和孩子單獨待著, 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8、不可以瞎胡鬧
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 就喜歡在情緒控制下瞎胡鬧。而引導孩子遇到事情不可以瞎胡鬧,這實際上有助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懂得調整自己情緒的孩子, 在遇到問題時才能夠冷靜解決。
9、 一定要說到做到
俗話說:「一諾千金」,應采兒和Jasper約好了隔天去哪里玩,那麼在約定的時間內就必須要起床。這能夠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責任感,只要自己說出口的話, 就要懂得負責任。
03
立家規時必須遵守的兩個原則
1、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影響著孩子,所以當父母要求孩子遵守規矩時, 自己也要做好榜樣的作用。比如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常常出爾反爾,那麼孩子意識不到「說到做到」的重要性,自然就難以遵守。
2、 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父母在立家規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確保孩子是能夠做到這樣的事情,否則這樣的家規就是「虛有其表」。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規的內容也需要 隨著孩子實際情況的改變而改變。
父母的家教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所以給孩子立家規實際上是一種有效地教育方式。但父母給孩子立家規,必須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這樣才能夠將規矩轉變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讓他們優秀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