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別人開車,就你騎機車」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Wendy媽 2023/04/14 檢舉 我要評論

現在的孩子太早熟了,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已經知道和同學攀比了。

為什麼別人開車,你騎電動車?

同事欣姐家女兒今年6歲,上幼兒園大班。由于離公司不遠,欣姐每天都騎著小電驢上班,還能順路送女兒上幼兒園,這幾年孩子都是坐電動車去上學。

前幾天,小娃突然來了一個靈魂拷問: 「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開車上下學,只有我坐電動車?」

欣姐當時就愣住了,沒想到6歲的小朋友會問這個問題。以前只知道傻吃傻玩的小妞,竟然也學會「攀比」了?這可不是一個好信號。

欣姐告訴女兒: 別人的父母能開車,是因為他們小的時候努力學習,長大了才能掙很多錢,才有車。媽媽小時候沒好好學習,長大后沒有足夠的錢去買車,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別學媽媽

回答完, 欣姐說在孩子臉上看到了滿滿的失望。于是便在線求助,她問:這 樣的回答是不是太功利了?會不會讓孩子覺得「錢」比學習重要?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引導?

問題一出,不少同事參與到了討論:

有人覺得,這樣 會讓孩子過早地將學習與利益聯系起來,太商業化,反而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也有人說, 物質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掙錢是讓生活水平提高的方法,讓孩子知道,有人為改變生活,通過學習、才能、努力賺錢,沒什麼不好的。

看到侃侃而談的同事,內心多少有些觸動。

回答時請注意

心理學上, 孩子們5歲就開始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了,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與周圍同學的差異時,若沒有及時引導,就很可能心理失衡,滋生攀比、或自卑心理。

「媽媽,為什麼別人開車,你騎電動車?」這種問題,父母給出的回答很關鍵,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1,不要遮遮掩掩

作家薛涌剛搬到美國時,生活拮據,一家三口只能擠在閣樓里。女兒的好朋友對她說:你們連住的房子都不是自己的,連車都沒有?

薛涌如毫不遮掩地告訴女兒: 我們現在還沒有錢買。

他說:父母的態度,才是孩子正確面對貧富差距的關鍵。 遮遮掩掩不僅遮不了窮,反而讓孩子看到家長心虛,就覺得窮是低人一等。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無動于衷。

薛涌如建議: 與其躲閃,不如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改善家庭狀況,隨著收入的改善,孩子就會對貧富「免疫」

2,不要哭窮

不少父母喜歡借類似的問題,鼓勵孩子上進,于是會跟孩子說: 別人家有錢,有厲害的爸媽,你看咱家啥都沒有,所以你只有好好學習一條路,知道嗎?

但這種 「哭窮式」教育,反而容易讓孩子形成「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即便孩子長大,也可能因為一些對金錢的過度重視,而錯過一些重要的成長機會。

除此以外,據調查,被父母「哭窮式教育」長大的孩子,更容易缺乏財務管理的能力,他們對于自己的財務狀況缺乏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方式。

孩子開始攀比怎麼辦?

首先,帶孩子認識生活的真相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和好朋友比較。記得外甥女上中班是就問過: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呀?為啥別人的家那麼大,咱們家小不說,小區還特別舊?

記得當時嫂子是這麼回答的:

寶貝,咱家雖然經濟上不是特別富裕,但咱們精神上很富足呀。你看,爸爸和媽媽每天都努力工作、生活;寶寶也很棒,每天高高興興去學校學本領,我們三個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小家變的更好。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些人一出生就坐擁很多家產,不用為生計發愁,而有些人出生在貧窮地區,可能連飯都吃不飽。你現在有的,已經是爸爸、媽媽在能力范圍內能給你最好的了。」

當時剛上一年級的外甥女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從那以后很少再問這樣的問題。

其次,將孩子的物質攀比心,引導為精神攀比

當發現孩子出現攀比行為時,先不要慌。可以嘗試將孩子的「物質攀比」往「精神攀比」的方向引導。

看到過一個女孩的自我介紹,她說: 我叫蔡暢,性格非常好。但我一直有個外號叫蔡胖,看我的體型就知道了。我家是收廢品的,父母很累,因此我一直有個特別土的夢想,就是給我媽買個大別墅……

短短數語,不僅讓我看到了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還讓人看到的女孩的真誠和坦蕩。

蔡暢這麼大的孩子,都好面子,「我家是收廢品的」這樣的話,很少有人會放在自我介紹中,這足以看出這個孩子內心的強大。

然而小時候的她,可不會這麼落落大方。那時 她也自卑過,為什麼別人的父母有體面的工作,自己的父母卻要又臟又累地收廢品

爸媽發現女兒的心情低落后,開始引導女兒用積極地態度面對一切。比如:收廢品時間更自由,收廢品能見識到各式各樣的人,收廢品是盡自己所能保護環境等等。

在父母的鼓勵下,女孩開始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在廢品攤幫忙,也開始打開自己,嘗試去學琴、跳舞、學習書法。

在父母的鼓勵下,這個曾經出門就躲父母身后的女孩終于開始變得幽默、開朗、自信。

最后,引導孩子看到「擁有的」

很欣賞外甥女問類似問題時,嫂子的做法。她沒有遮遮掩掩地糊弄孩子,而是大方的告訴孩子,雖然我們物質上不富有,但爸爸媽媽在努力用精神富有來彌補。

其實那天嫂子還帶著孩子玩了一個 「我有,你沒有」的游戲。她讓孩子 花一些時間思考一下自己擁有的物品、和特別想要的東西,列在紙上。當然也包括一些非物質財富比如愛、友情、親情等。

那天外甥女列的表格里,我看到這樣的描述:

「我每天晚上都有媽媽講睡前故事,但桃子就不行,因為桃子媽媽每天到家很晚」; 「我家很小,但我有個大大的書架,滿滿一書架的書,上次倩倩來我家還說好羨慕」; 「我特別想要一個自己的玩具屋,但若是犧牲爸媽陪我的時間去換,那就算了。」 ……

當孩子真的靜下心來列自己「擁有的」和「想要的」時,他們會發現,自己其實比大多數人要富有很多。

所以你看, 只有幫孩子正視差距、放平心態,不回避,孩子才會坦然面對,并且自信應對。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