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家長該怎麼辦?你的第一反應,藏著孩子的未來

Wendy媽 2022/09/06 檢舉 我要評論

蔡少芬贊成孩子發脾氣:她說,媽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再哭就把你扔了,「再哭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垃圾桶」我敢說,這樣的話很多父母都講過,當你說這話的時候,收拾孩子可能有點效果,但是孩子的情緒并沒解決。很多家長看待哭鬧的定義:

1.哭鬧,是不好的,是會被笑話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是懦弱,是沒人喜歡的,很令人煩的…

2 .如果孩子每次哭鬧,父母都妥協并滿足孩子的要求,長期這樣,孩子會習慣用哭鬧來威脅父母,以達到他想要的東西。蔡少芬有次在節目中忙著和大閨女聊天,小閨女一直在旁邊媽媽媽媽的喊,都沒理她。小女兒瞬間急了,哇的嚎啕大哭起來。

蔡少芬見此情并沒有批評女兒,更沒有制止她哭鬧,而是輕輕地撫摸女兒的背,溫柔地說:「我知道你不開心了,哭吧。」要知道,哭鬧發脾氣也是孩子釋放情緒的一種,情緒本身沒有對和錯,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這都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要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是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對身體有害。

寶寶哭鬧怎麼辦?作為新手家長的你,千萬別隨意「暴力」對待孩子哦!寶寶哭鬧,是很多新手爸媽在照顧孩子時所遇到最頭疼、最措手不及的事情之一,當孩子頻繁地哭鬧時,即便平時看起來非常可愛的孩子,在家長眼中也會瞬間魔鬼起來,讓人十分頭痛!其實對于小孩子、小baby來說,哭泣是他們出生后所學習到的第一件事,也是很多還無法言語的小寶寶在遇到事情時展現的本能反應。

一般小孩子的哭鬧主要有生理性原因、病理性原因以及心理性原因三種,一旦小孩子頻繁地哭鬧起來,很可能他們是遇到了這些難題,等待著家長來解救哦!

3、4歲的孩子一不如意就會哭鬧?李玫瑾教授提醒,此時家長只要做到「四不做」,只做一件事,就能治住孩子動不動哭鬧的壞毛病。「四不做」是指不打、不罵、不講道理、不走開。只要做一件事是指,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然后不說話,笑瞇瞇地看著TA哭。

這時孩子開始哭鬧,你千萬要忍住,不要哄;看你半天沒反應,TA的表演開始升級,你依然要繃住,誰一出聲就輸了;最后孩子看怎麼哭鬧,你都很鎮定,TA就覺得哭鬧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自然就不哭了。下次遇到問題,也不會用這種方式來跟大人討價還價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各種負面情緒的侵擾,常見的有:害怕、焦慮、嫉妒、害羞、生氣和難過。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幫助他們認識這些壞情緒,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它們,這是比「識字、學英語、算術」更重要的事情。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降落人間的天使,給家人帶來許多快樂和幸福,但是面對寶貝們的哭鬧很多家長卻束手無策。做為一位幼兒教育者和父親的我想通過兩個生活實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百試不爽的有效方法,幫助家長朋友們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不僅可以增強親子關系,并且孩子會更獨立、更自信。

大家別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也有自己的訴求。當孩子不能夠完全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時,哭鬧就成為他獲得訴求的一種方式,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當孩子哭鬧時及時回應,了解孩子哭鬧背后的秘密,滿足或者引導孩子的訴求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首先: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訴求,合理的訴求要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訴求,要溫柔而堅定的給予引導。其次:接納孩子的情緒,建立同理心。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心情,陳述事實,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

最后: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可以為孩子提供兩個正確的方案,引導孩子做出正確選擇。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