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調皮似乎在每個人眼里都是習以為常的,而作為小孩子總是喜歡試探大人的忍耐性。給了他喜歡的玩具沒過一會兒就能扔幾次,而作為家長是撿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實在忍不了的大人總會對孩子大吼一頓以發泄自己。可是卻不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扔東西,育兒專家將這種行為稱之為「大腦發育」。
但是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對于這種行為并不是了解很多,總會把這一行為概述為孩子調皮。其實這些行為正是孩子心理發育到一定階段所呈現出來的,通過這些試探性的動作,從而一步一步的促進心智發展,家長若是總是大聲呵斥,可能是在影響寶寶的發育。
哪些行為說明寶寶在學聰明?
一歲前吃手并不是壞習慣,是寶寶在「學習」
寶寶吃手是媽媽們特別疑慮的一點,總覺得那不衛生,也時常會擔心「嬰兒吃手是不安和有壓力的表現」。 但事實上,寶寶一歲之前的吃手、吮吸手指行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吃手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是刺激大腦發育和安定自我情緒的必要行為。
挑逗、亂扔東西不是挑戰,是大腦在發育
過了一周歲,寶寶們的惡作劇越來越多,他們總是會各種搗亂。這個時候的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再加上爬行和學步都逐漸熟練起來。想要接近自己感興趣的物體比之前容易多了,所以這就更加激發了他們旺盛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正是寶寶大腦快速發育的原動力。對周圍的各種刺激都貪婪地接受,為了確認而進行探索接觸并期待結果的探究精神,對于他們的成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自說自話」不是心理問題,是開始學會思考
寶寶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在思考。只是和我們不一樣,他還沒有學會這種沒有發出聲音的內部語言,不會沉默思考,所以只好出聲思考啦。 他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發出獨白;在和爸媽或者小伙伴一起玩耍時會自言自語……他們的自言自語是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表明他在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開始思考啦。
對于照顧寶寶的人來說,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只要看到作為大人不理解的行為的時候,就緊張到不行,但是卻忽略了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千萬別盲目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