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7歲之前就已注定,多數父母卻不懂這個道理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學習優秀的人,首先,優秀的成績可以給孩子帶來明確的前途和廣闊的職業選擇,還可以讓他們更輕松進入相關的職業領域。
其次,考試成績是評估學生學業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標,對于父母而言,孩子的成績不光代表了他們自身的努力程度,同時還反映出了父母的教育水平。
最后,當前社會的競爭壓力非常大,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在激烈的環境中勝出,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
正是因為學習成績如此重要,所以當家長們聽到別人夸他的孩子是塊學習的料時,他們會極其開心。
事實上,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七歲之前就已經注定了,只是很多父母都不懂得這個道理。
李女士和丈夫都是名牌高校的學歷,他們還都擁有博士學位,這兩個人組建的家庭任誰看來都是強強聯合,生下的孩子也定然是人中龍鳳。
自孕期開始,兩個人就對孩子進行胎教,等到孩子出生之后,他們又盡心盡力,甚至在小學階段就讓孩子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特長班。
明明兩個人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絲毫的起色,他們平時只是給孩子增加了一點點的課外作業,可孩子卻倍感壓力,這一點與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完全不同,要知道這兩個人在學習上都極其刻苦,并且非常有天賦。
李女士不斷給孩子施壓,讓他加倍努力的學習,可越這樣做孩子的成績就越差,後來還因頻繁熬夜造成免疫力下降,剛上五年級就配了眼鏡,度數還不低。
直到孩子上了國中,李女士才不得不接受現實,他的孩子好似的確不是塊學習的料,任憑她多麼努力,石頭終究無法雕刻成玉器。
有人認為孩子的成績不優秀是因為他不夠刻苦,事實上,李女士的兒子非常乖巧,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有的時候還主動要求報應用班。
由此看來,一個人是不是塊學習的料的確從小的時候就看出來了,這一點與家庭教育并不存在直接關聯,畢竟如此高智商的兩個人也會擁有不夠聰明的孩子,更何況是普通人。
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同的,有擅長學習的孩子,自然也有不擅長學習的孩子,相比之下學渣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會比學霸更多,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所以要花成倍的時間來追趕別人。
有些家長一早就認識到了天賦這件事,于是他們并不強迫孩子一定要考個優秀的成績,只要他發揮潛能,做好自己就已足夠。
但有些家長卻不甘心,他們一味的逼迫著孩子,甚至有些人的行為舉動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傷害。
孩子擅不擅長學習不用等長大才知道,早在七歲之前就已經能看出來了。
一,專注力。
專注力是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這個能力更是至關重要,擁有強大的專注力能夠讓孩子更加高效的學習,輕松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如果這項能力欠缺,就算孩子天生聰明,他也很難擁有優秀的成績。
專注力有時候比智力更加重要,因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便在于此,哪怕是沒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只要專注力水平足夠,他同樣可以在學習中取得超常表現,甚至是超越同齡人。
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它并不需要培養,而需要被保護。
嬰兒有著極強的專注力,他們可以在一堆純色紙片中找到只有一個色差的那一張,也可以在五十段同一種鳥叫中聽出自己家的那一只。
成長會讓專注力逐漸消失,當孩子在專注玩玩具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打擾他,更不要頻繁的照顧他,這麼做看似在關心孩子,實際上卻一點點破壞了他們的能力。
二,閱讀習慣。
學生的智力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拓展視野,增強文字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家長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與他們一起進行親子閱讀,這樣可以讓枯燥的閱讀變得生動有趣,不光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潛能,還能增強家庭的親密度,建立更為緊密的親子關系。
總而言之,孩子是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小的時候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