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大的孩子,或許會有這3種「性格缺陷」!長大后很難改掉

Wendy媽 2023/04/18 檢舉 我要評論

2017年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台進行了這樣一項調研,調研了 59861份家長問卷以及1058296份學生問卷,并且交叉分析了4000萬用戶數據,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西部地區有92.81%的家長吼叫過孩子,東部地區中88.56%的家長和中部地區中88.06%的家長有吼過孩子,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家長都吼過孩子,將吼孩子作為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你會經常吼孩子嗎?

孩子不寫作業,母親大吼孩子

周末的時候去同事家里做客,同事的二女兒糖糖在上三年級,去的時候同事正在輔導糖糖寫作業,糖糖好像是一道題沒做對,同事有些不耐煩的吼她:「你怎麼這麼笨,這道題我給你講了多少遍了還是不會,氣死我了」,沒過一會兒同事又開始吼糖糖:「你能不能別走神,好好寫作業」「你能不能別玩橡皮,數學試卷還有一面沒寫呢」,就這樣雞飛狗跳了一個多小時,同事終于輔導完了糖糖的作業,吃完飯和同事聊天,她表示感覺自己可能是更年期到了,經常吼孩子,孩子有時候看起來都害怕她。

對于同事吼糖糖的行為,我表示非常不認可,回家之后我便查了一些資料,發現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一些性格缺陷。

1.討好型人格

英國教育協會教授斯塔彭認為:

「對孩子怒吼,特別是重復不斷地斥責孩子,孩子受到的傷害比被打更嚴重。」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博士發現,言語壓力會造成孩子大腦損傷,父母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會覺得當前的狀態充滿了壓力,大腦為了適應環境,嘰會自動轉變為「求存模式」,「求存模式」下,孩子會變的謹慎,膽怯,傾向于討好他人。

被父母吼太多次的孩子會害怕父母的吼叫,為了不被父母吼叫他們會下意識按照父母的要求走,討好父母,成為父母想要的乖孩子,他們不敢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活成了父母口中的好孩子,久而久之,討好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孩子也會下意識的去討好其他人,比如老師、同學、以后的同事等,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害怕被他們討厭。

2.孩子容易抑郁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節目《超級育兒師》中,有一位媽媽經常吼自己的孩子,後來工作人員帶媽媽到一個聲音體驗的地方,請她聽預先錄制的聲音,聽到錄音時,媽媽崩潰了,她不敢相信那麼歇斯底里的聲音居然是自己發出來的。

一直被父母吼的孩子容易抑郁,他們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誤,只會讓父母不開心,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這樣低落的情緒讓他們不想交朋友,不想與人交流,久而久之,就可能會患上抑郁癥。

3.孩子容易叛逆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經常吼叫孩子,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行為,同時孩子會變的叛逆,故意跟父母對著干。

《變形記》中,被退學的叛逆女孩劉珊,就是高分貝父母的復制品,父母經常吼罵劉珊,有時候還會有武力沖突,這讓她完全學習了父母的行為,一次妹妹去她房間找吃的,她得知之后吼罵妹妹,還把妹妹推倒了,有一次她和父母起了沖突,雙方發生吵架,父親就對她巴掌伺候。

父母的言語暴力之下,孩子容易變的叛逆,故意跟父母對著干。

父母不應該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是活在父母舌尖上的,因此父母不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

美國腦神經科學家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表示:大腦最關心的是安全,然后才是學習,這也就說明,父母吼孩子以后,孩子的學習效率并不會得到提升,更有可能會沒有安全感,變的非常害怕,降低學習效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會吐槽吼過孩子后孩子還是不好好寫作業,甚至走神更嚴重了。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愛,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讓孩子感到幸福,而不是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溫柔的對待孩子,有時候溫柔的和孩子交流溝通孩子可能就聽進去了,吼罵孩子只會讓孩子害怕或者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