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教育出來的孩子差距大,你是哪種?

Wendy媽 2022/12/02 檢舉 我要評論

父親在家教的環境中,往往扮演著比較嚴厲的角色,也就是「嚴父」。而母親在家教的環境中,往往扮演著比較溫柔的角色,也就是「慈母」。

這種教育組合,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組合,也是人們普遍認為比較適合進行家庭教育的組合。

但是李玫瑾老師在提到關于「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時,卻認為「嚴母慈父」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媽媽更應該表現得嚴格且堅定,爸爸更應該表現得和善且理性。

看過《超腦少年團》的人們可能會記得,有一位很出色的小選手叫做高培淇,小高在節目中的表現是非常好的,個人的實力也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人們也非常驚嘆于小高同學的出色。

那麼,他為什麼這麼出色呢?在節目的最后我們得到了答案。

小高同學雖說非常的厲害,但是畢竟年齡還很小,也是節目中所有選手中年紀最小的一個,所以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很大劣勢的,沒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在得知自己輸了比賽之后,小高同學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淚水,而這時候小高同學的爸爸卻十分和善溫柔地抱了抱小高同學,然后表示:這次已經很開心了…… 勝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會壞的。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明白,為什麼小高同學年僅十歲,卻已經變得這麼優秀了吧?

那是因為他 有一個「慈父」一直在背后支持著他。一般的父親在看到孩子失敗的時候,往往會讓孩子保持堅強,但是殊不知這時的孩子是最需要心理慰藉的時候。

而小高同學的父親,卻在這個時候

以溫柔來暖化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的心理環境及時得到調整, 這麼做,對孩子的成長將會更加有利

所以,李玫瑾老師才會提出這樣的言論。而嚴母慈父的好處,并不僅僅體現在這里,它與嚴父慈母在三個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嚴父慈母」和「嚴母慈父」教育出來的孩子,這3個方面差距很明顯

第一方面:孩子的心理環境建設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成長,也是心理上的成長,一個孩子要是只長個子不長心理,那麼長大之后仍舊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所以,教育孩子就需要同時注重身體和心理上的雙建設。

在嚴母慈父的教育環境中,孩子的心理建設是比較健康的,因為父親本身充滿了陽剛之氣,而在這種陽剛的背景下,卻表現出了和善與體貼,這會讓孩子感到一種無限的溫暖,從而充滿的安全感。

同時,看似柔弱的媽媽表現出一副堅定的樣子, 會讓孩子感到更加的溫馨與幸福。

所以,嚴母慈父相比嚴父慈母, 對孩子的心理建設會更有利一些。

第二方面:孩子的性格培養

孩子的性格,對于孩子非常重要,是影響著孩子成長、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孩子的性格好不好,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成就與未來。

在嚴母慈父的環境下,孩子的性格將會變得更好、更獨立一些。父親本身是非常具備個人實力的人,但是卻表現出一種慈愛人,這并不會讓孩子覺得父親弱勢,而更會讓孩子覺得父親是因為具備強大的力量而產生的自信。

所以, 孩子從父親身上更能夠感受到自信與力量。

而母親本身應該是比較陰柔的,但母親卻表現出一種堅定與信念,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一種自強與自立,從而變得更加獨立與堅強。

所以,相比嚴父慈母,嚴母慈父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

第三方面:孩子的原則性與變通性

孩子的成長,既少不了原則性的培養,也少不了面對不同情況的靈活變通。如果孩子太過重視原則,不分時候、地域、情況的遵守原則,其實有時候并不是很好,只有學會變通才是真正的成長。

就比如我們騎著腳踏車在路上走,突然前面的非機動車道被亂停的汽車擋住了,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過于遵守原則的孩子,可能會無所適從,因為原則告訴他們,腳踏車只能夠走非機動車道。

但是懂得變通的孩子,或從人行道繞行,或在安全情況下從機動車道繞行。這些行為看似「違反」原則(本行為并不違反交通法規,在特殊路況下,交通參與者能夠在保障安全與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通行),其實也是一種變通。

而嚴母慈父本身就是一種保留原則性,但卻 更具變通性的組合。因為在教育的過程中,父親并不會因為自身的陽剛而對孩子嚴厲批評,而會在擁有強大實力的情況下,選擇溫和地解決問題。

母親雖說溫柔賢惠,但是卻并不會因為這些而變得沒有原則,反倒是嚴于律己,這會讓孩子接受到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當然了,到底是嚴父慈母對孩子的成長比較好,還是嚴母慈父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并沒有特別絕對的結論,家長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應該遵循自身的家庭情況,擇優而用。

寫在最后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件需要嚴肅對待的事情,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一定要扮演好自己在家教過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切不可產生不統一的家教理念與行為,只有家長同心,才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夠讓孩子成長得更加出色。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