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父母更容易養出「心窮」的孩子,若你不幸中招了,要及時改

Wendy媽 2022/04/14 檢舉 我要評論

一個優秀的孩子應該是怎樣的?相信很多家長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學習成績優秀,但其實除了成績優秀以外, 孩子內心是否富足也是很重要的,內心是否富足決定了孩子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一個富裕的家庭,但一定要給予孩子富足的內心。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三和大神」的傳說,那是在深圳打工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奉行著干一天活就玩三天的生活理念,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每天的生活不是在網咖,就是在出租屋的床上。

他們大多數都是農村貧困家庭出身,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由于在童年時期缺乏父母的愛,再加上物質上的匱乏,導致他們的內心非常的貧乏,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自卑感,感覺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寧愿過著自暴自棄的生活,也不愿努力去奮斗去追求美好生活。

這幾種父母,最容易養出「心窮」的孩子,要警惕

喜歡向孩子抱怨。

一次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讓我的內心大受震動。一對母子坐在我的旁邊,他的媽媽嘴里卻不停地抱怨著,從工作中所受到的委屈,到養育孩子不容易, 足足說了十幾分鐘。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直在低著頭吃東西, 不敢發出任何的聲音,似乎是覺得很「羞愧」,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媽媽,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這個孩子的無助。

有些家長可能是因為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的不順,便開始向孩子「倒苦水」,卻 忽略了這些負能量對于孩子的影響。

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并沒有成熟,父母如果不斷地向孩子抱怨,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所導致的,從而增加孩子內心的壓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忽視孩子的需求。

曾看過一個案例:一位年紀十四五歲的孩子正對著他的父親哭訴,在他的哭訴當中,我們了解到他的父親曾答應在期中考試如果考到班級 前5名,就給他買一輛腳踏車。

但是等到他真正考到了這個名次之后,父親卻沒有履行他的承諾,并且類似這種事情并不是一兩次了,而是很多次,這讓他感到很失望,也感到很憤怒。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年紀比較小就什麼都不懂,對于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做到。

而對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長能夠滿足的就要盡量滿足,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略孩子的需求。

當然,這里的需求并非指的是無理由的需求,而是要合理的要求,才能夠滿足孩子。

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

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還是有很多父母在奉行古代的那種「棍棒教育」,甚至還有一些父母將孩子送到所謂的「矯正中心」,以此來糾正在他們看來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

經常都能看到一些消息,說一些孩子,因為 受不了父親的打罵,選擇了離家出走。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寵物,通過打罵也并不能達到「馴養」孩子的目的。

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獨立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也許通過武力手段能夠讓孩子暫時變得聽話,但這樣的手段也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膽怯、懦弱、不敢反抗。

怎麼養育內心富足的孩子?就藏在這些「細節」當中

即使生活再難,也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也許有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孩子去外面打工。但在這里我要說的是,如果有條件的話,盡量將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養育,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始終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無論是父親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因為無論是缺乏父愛還是缺乏母愛,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

只有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才能了解到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孩子喜悅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在孩子傷心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孩子需要鼓勵的時候陪伴他的時候,成為合格的父母,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

少否定孩子,多肯定孩子的成果

前幾天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父親正在教自己的孩子騎腳踏車,在這個過程中兒子始終騎不了幾步就停了下來,怎麼也學不會騎腳踏車。

面對這種情況,這位父親并沒有選擇責罵他的孩子,而是非常有耐心地教孩子騎車的技巧,嘴里還不斷地鼓勵孩子,說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再差一點點就能成功了。最后在這位父親的教導下,孩子終于學會了騎腳踏車。

沒有人生下來就懂所有的事,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地學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肯定,因為他們能夠從家長的肯定當中獲得滿足感,從而對嘗試其他的新事物擁有信心。

多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

有學者曾這樣說過,中國的父母和西方的父母最大的特點就是 中國的父母比較含蓄,不善于表達自己對于孩子的愛,即使他們愛孩子愛到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也很少表達出來。

其實多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感覺,孩子才會學會去愛別人。

結語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富足還是貧乏,取決于他的父母,只有多給孩子一些愛和包容,才能夠讓孩子擁有一顆富足的心。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