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件事媽媽越是「懶」,養出的孩子越是自信,長大后會更有出息

Wendy媽 2022/04/28 檢舉 我要評論

中午,和一個在幼兒園當老師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她分享了一個孩子的案例,讓我感慨了很多。

她說,幼兒園有一個小朋友,都四歲半了才被送去幼兒園,但是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很差,雖然年紀上有優勢,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會做,所以根本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而且,更關鍵的是,孩子現在每天提起上幼兒園就哭鬧,看見老師和小朋友就往媽媽身后躲,一點也不自信。

而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媽媽平常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典型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養育方式。

其實,很多寶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恨不得把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部包攬在自己身上,但殊不知,這樣的養育方式,有百害而無一利。

正如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的那樣: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讓她自己去做,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好。

所以,與其在孩子身上鞠躬盡瘁,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媽媽們「懶」一些,或許孩子就會更自信、更優秀。

因此,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媽媽該「懶」的時候,一定不要太勤快,比如說在以下這3件事情上,媽媽越「懶」,可能孩子越優秀,越自信,長大后會更有出息。

01.第一件事情:「懶」于大包大攬

現在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無論是大事小事,都大包大攬地幫助孩子解決,恨不得抱在懷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但是越是這樣,孩子就越無法獨立自主,從而隨著孩子的長大,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很差。

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是最考驗基礎的自理能力的,但是一些孩子卻因為媽媽的大包大攬,很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于是在幼兒園里就會出現無助的心態,久而久之,看著別的小朋友做的很好,而自己什麼都不會,就會備受打擊,從而缺乏自信心。

所以,作為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能讓孩子自己動手解決的事情,我們最好不要太勤快,能懶則懶,把生活的舞臺交給孩子,或許你就能看到孩子非比尋常的潛力。

正如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所說的那樣: 孩子如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能干,那豈不是太虧了?

所以,在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媽媽最好懶一些,不但能夠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更重要的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也能有強大的心智去解決,而不是茫然失措。

02.第二件事情:「懶」于喋喋不休和嘮叨

在不少孩子對父母反感的事情上,「嘮叨」和「喋喋不休」是排名靠前的兩種情況。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所以總會不斷地「嘮叨」渴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

但事實上,這種不間斷的重復和喋喋不休,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反感,而且時間一長,還會把你的話當做耳旁風,甚至親子關系陷入緊張局面。

因為, 不斷的反復說明,不斷的嘮叨提醒,代表著不信任,也代表著一種指責。

而在這種心理驅使下, 孩子甚至會出現自我懷疑的情況出現。

之前,我參加過我大寶學校組織的一場「親子吐槽會」,有一個男孩站在臺子上的時候,他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他說, 他的媽媽無論在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會不斷地嘮叨和提醒,就連掃地、打掃家務、寫作業這些小事,他媽媽總會翻來覆去的給他說,他也知道這是一種愛,但是這種愛帶給他的壓力,遠比這份愛本身更加沉重。

其實,在我看來,有時候語言是比不上行動的,與其用語言給孩子說千遍萬遍,不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一遍。

所以說,當我們在「嘮叨」上懶一些,或者干脆停止嘮叨,或許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如果你能再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認可,效果或許比你的嘮叨要好的多。

03.第三件事情:「懶」于有求必應

在很多家庭里,媽媽的有求必應,已經是一種常態化的操作。

比如說,孩子字不會寫,就喊媽,作業不會寫,也叫媽,書包去哪兒,也喊媽……,就好像媽媽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斗士。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越是縱容孩子這種「有求必應」的習慣,越會讓孩子失去一些本應該早早獲取的能力。

所以,我們在孩子提出需求時,應該「懶」于有求必應。

比如說,字不會寫,讓孩子習慣自己查字典;作業不會寫,讓孩子習慣自己先學習;書包不見了,讓孩子習慣對自己負責。

總之,只要孩子背后沒有依靠,他就能依靠自己,而自己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孩子主動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他的大腦也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從而讓自己更加聰明。

在《影響大腦的7個壞習慣》當中提到: 大腦中的神經元,就像是聯通電路的小燈泡,只有當我們頻繁地使用的時候,這些一個一個的小燈泡,才能保持正常的運作,一旦長期停止使用,那麼慢慢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廢掉。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當孩子學會思考,主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的時候,大腦就會保持暢通,越用越靈光。

所以如果下一次孩子遇到問題再喊媽的時候,請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自己解決,不要喊媽」。

只有這樣,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面對各種問題,也能夠在解決問題時,充滿自信與智慧。

04

其實,上述的這些所謂的「懶」的背后,是家長的教育智慧,也是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孩子提升自己的方式。

當然,在培養孩子去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勢必會出現很多讓我們很頭痛的情況。

比如說,孩子做不好家務,弄得家里一片狼藉,再比如孩子不夠自覺,沒有家長催促,寫作業就磨蹭。

雖然問題很多,但是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

因為,我們必須相信,只有我們「懶」一些,才能把他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主,會思考、有擔當、能力強的孩子。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自己是一個「懶媽媽」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