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是聰明、伶俐的。但是孩子的聰明程度卻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如果您的家庭符合以下幾個特點,恭喜孩子已經贏在 「起跑線」
一:聰明媽媽生聰明寶寶
據有關的科學研究表明,媽媽是比爸爸更能決定孩子聰明程度的。
因為媽媽的基因遺傳對孩子的影響大概占了60%,所以媽媽智商高的,孩子一般會很聰明。
從遺傳角度說,媽媽給予孩子的是X染色體,父親給與的是Y染色體。而在生物遺傳中,X染色體是承載了與人類智力有關的遺傳基因物質。
這些基因遺傳物質直接的就決定了寶寶的大腦皮層的發育程度。所以寶寶是否聰明大多數取決于媽媽。
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的智商較高,那麼孕育的后代可能會更加的聰明。
二:在合適的年齡,優生優育
在科學研究中也有類似的說明:女性在23歲前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03,而25-28歲所生子女的智商平均在109,到達了最高值,而29歲后又開始呈現回落趨勢,低于105。
男性在30-35歲左右,其精子的數量與質量都到達了巔峰,此時孕育的后代是比其他年齡段更聰明的。
其實,在23-25歲之后,我國的青年才完全的發育成熟,在這之前,青年男女雖然具備了結婚生育的條件,但是他們還處于發育的階段,大腦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達到較高水平。
所以,對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想要后代的高智商,就要做到在合適的年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
三:突破地域的限制,寶寶會更聰明
科學家調查發現,父母家均是同省本地人,所生出的孩子智商平均在102-106左右,而父母是異地婚配,平均智商可以達到109左右。可以看出地域也是限制寶寶智商的一個關鍵點。
從血緣關系來說,居住在本地的兩個人,血緣關系要更近一些,基因比較相似,而后代的智力也會低一些。
如果倆個人是出生在不同的省,他們的血緣關系會比較疏遠一些,基因也會相差較大,所以孩子智力會更高一些。
要想讓孩子更聰明,在后期的撫養過程要注意什麼呢?
一 :營養補給很重要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汲取營養元素,來滿足大腦發育和智力的提高。
在寶寶剛剛出生的幾個月,如果孩出現子營養不良的狀況,會導致孩子的腦細胞生長緩慢,導致智力發育緩慢。
所以說要在孩子出生后給予孩子必要的營養元素 ,保證孩子的身體的健康發育。而想要保證寶寶的智力發育正常,就不能缺少DHA的幫助。
二:父母引導孩子智力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開始通過自己獨特的「實驗方式」去認識新世界,新事物了。
要想讓孩子更聰明,作為父母,就要配合您的寶寶,引導并鼓勵他,繼續用他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認知。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耐心仔細的回答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并且要繼續為他加油,給他信心。
想要一個聰明,智商高的孩子,家長們生孩子前的自身因素是重要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后天成長環境,給孩子補充足夠的營養,耐心的引導孩子。這樣的孩子也可以「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