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認為,成績好才是有出息的表現,卻忽略了孩子從小表現出來的一些小問題。但其實,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從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往往能看出他未來的成長軌跡。
以下4種孩子,10年後很難有出息,家長一定要趁早留意:
01
驕縱任性的孩子
著名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有不少父母,無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要求是否合理,總是盡可能地去滿足孩子。他們認為這是愛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是導致孩子驕縱任性的導火索。 驕縱任性的孩子,通常吃不了一點苦頭,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容易和同學發生矛盾;走上工作崗位後,更是經常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還習慣了別人的付出,重要的責任不敢承擔,很難受到領導、老闆的重用。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愛的尺度,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做到愛孩子又不至於慣壞他們。對於孩子合理的需求,我們可以滿足;但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無論孩子如何哭鬧,都要堅守原則,絕不妥協!
此外,父母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02
愛占小便宜的孩子
一個人愛不愛占小便宜,往往決定了他一生的格局。
一個愛佔便宜的人,格局很小,總是會為一些蠅頭小利和同事、領導、合作夥伴斤斤計較,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歡迎,很難獲得別人的幫助和領導的提拔;相反,一個不愛佔便宜且樂於分享的人,往往懂得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努力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取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人,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在職場中更受歡迎,也更容易成功。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再引導孩子不要去占別人的便宜。
懂得分享、禮尚往來,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
03
總是被家長忽視的孩子
愛德華·特羅尼克博士,曾展開了一項關於孩子情感發展的研究。他用視頻記錄了一位母親與嬰兒的互動:
實驗之初,母親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隨後,這位母親板起臉來。孩子多次嘗試讓母親與自己互動,但她始終面無表情。
最後,孩子崩潰大哭。
研究發現,在母親對孩子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他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
心理學家武志紅做客《奇葩大會》時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一個人的能量如果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善意的、溫暖的力量;如果沒有被看見,就會變成壞的、惡意的、仇恨的力量。」
渴望被關注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剛出生的嬰兒只會哭,大點的孩子則會用調皮搗蛋、故意犯錯來引起父母的關注。任何一個孩子,如果總是被父母忽視,會難以感覺到自己的價值。為了尋求存在感,他會沉迷網癮、打架酗酒,或是去早戀等等。
李嘉誠曾說,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子女的失敗!
作為父母,平時就算再忙,我們也一定多要瞭解孩子的需求,傾聽他的心聲,給予他足夠的愛和關注。
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是溫暖的、積極的、向上的,才會成長得越來越快樂、優秀。
04
沉迷看電視的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看電視既能愉悅身心,又能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
但其實,讓孩子看電視,弊遠大於利!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是別購買、安裝,這最最愚蠢的東西。」
一方面,電視集聲、光、影為一體,擁有豐富多變的畫面和色彩,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紊亂,難以集中精力,專注於某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看電視是一種被動式的灌輸,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想像。把大量時間花在看電視上,會減少孩子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時間。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看太多電視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結構,導致智力下降。且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嚴重。」 然而,如果在早期教育中,父母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能促進他的大腦思考,激發想像力,穩定情緒,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教育研究專家發現: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閱讀繪本的寶寶,上小學後,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都比同齡人優秀。所以,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請幫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而不是放縱孩子長時間在電視節目裡浪費生命。
孩子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管孩子一定要趁早!
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年老的時候,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