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4個方法真的有用,不信你試試就知道了

Wendy媽 2022/11/06 檢舉 我要評論

有這麼一類孩子,在外人面前,總是表現得很膽小、不敢表現自己。比如,在路上遇到同學,總是低著頭走過,假裝沒看到;上課時,老師提出的問題,明明知道答案,卻不敢舉手回答。

其實,孩子這些表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信心。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4個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1.先共情,接納孩子暫時做不到

有些家長在看到孩子遇事退縮,不敢嘗試時,常常會有兩種極端的做法。一種是忍不住批評孩子:「笨死了!怎麼這麼沒用!」一種則是使勁地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到的!」

其實,這兩種方法對于孩子來說,都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批評指責,只會使孩子的自尊受到更大的打擊;而空洞地鼓勵,只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不被父母認可。

曾經聽朋友講過這麼一個案例。小磊是一個幼兒園的小男生,在一次親子運動會上,有個活動,要求孩子獨立通過獨木橋。當其他小朋友在過獨木橋時,小磊一直怯怯地躲在媽媽身后。

眼看就要輪到小磊走了,媽媽轉過身去,對小磊說:「到你了!加油哦!」小磊小聲地跟媽媽說:「媽媽,我……不敢。」媽媽一聽,立馬板著臉對小磊說:「你是男孩子,有什麼不敢的。快去!」

小磊被迫無奈,便小心冀冀地上了獨木橋。一上獨木橋,小磊便兩腿不停地發抖,沒走兩步,就大哭起來!

從那之后,小磊一看到獨木橋就躲得遠遠的,再也不去嘗試了。

可見,在孩子心里還沒有準備好時,父母一味地用威逼利誘的方式,來強迫孩子去行動,并不能幫助孩子真正地克服內心的恐懼,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

這時,父母不妨先共情孩子。比如,媽媽可以對孩子說:「獨木橋又高又窄,要通過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和接納后,往往才會更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2.幫助孩子排除顧慮

許多孩子不敢嘗試,是因為他們害怕做不好或做錯后會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比如,回答老師的問題時,答錯了會被同學笑話。

當家長看到孩子表現出膽小、退縮時,可以先詢問孩子是不是有什麼顧慮。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家長也可以主動問孩子:「你是不是擔心回答錯了,會被同學嘲笑?」

如果孩子點頭,我們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如果其他同學回答錯了,你會笑他嗎?」或是問下孩子,班里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的同學,是不是也有答錯的時候。

當家長這麼引導后,孩子內心的顧慮就會有所緩解。

3.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不敢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件事時,不少父母會將其歸因為孩子能力、品德問題。比如,有些家長會說孩子做不好,是因為太笨、太懶。這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天生比較笨,再努力也沒用,從而不愿意去嘗試。

其實,這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好某件事,都是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比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以前也不敢過獨木橋。但后來通過一點一點地練習,先學會敢在獨木橋上站,再慢慢地敢在上面走。」

這種引導,可以讓孩子意識到,暫時做不到沒關系,只要肯學習,自己也是可以逐步做到的。

4.讓孩子看到自己以往成功的經驗

還在上幼兒園的瑤瑤,有天放學回家時,媽媽發現她一臉的沮喪。

媽媽一問才知道,原來今天幼兒園有個折紙的手工課。課上,老師教小朋友折小兔子。瑤瑤身邊的同學都折得很像,但瑤瑤折的完全看不出是只兔子。

瑤瑤傷心地跟媽媽說:「我太笨了!怎麼學都學不會。」這時,媽媽對瑤瑤說,「誰說瑤瑤笨呀。你看你剛開始學畫畫時,連筆都拿不好,現在畫得多好啊。前幾天你的畫,不是還被老師貼出來展覽了。」

當孩子表現出不自信,認為自己做不到時,我們也可以參考瑤瑤媽的這一做法,列舉出孩子以往一些成功的經歷,讓孩子看到,自己曾經取得的成績,也是一種增加孩子自信的方法。

著名戲劇家蕭伯納曾說過:「擁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自信,能讓孩子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想培養出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那麼,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吧!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