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父母,都喜歡不停地「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只會做3件事!

Wendy媽 2023/07/11 檢舉 我要評論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從成為母親后,自己慢慢的變成了曾經反感的樣子:喋喋不休、嘮叨不止。然而,面對自己的「好心」孩子卻顯得不耐煩,說的越多效果反而越差,甚至,是對牛彈琴。

事實上,如果年齡較小的孩子,大腦發育并不成熟,根本「聽不懂」這些大道理;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聽多了反復重復的話,會變得不耐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正如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說,父母的嘮叨,對于12歲以后的孩子并不友好。據調查,知識文化、社會生活處于較高水平的父母通常不會選擇嘮叨的方式教育子女,她們通常關注這3個方面。

1.把孩子當做大人對待

一定不要用舊眼光看待孩子的問題,時代在發展,生活在變化,十年前根本不能想象現在的生活是什麼樣,同理,家長沒有必要套用小時候的方式教育現在的子女,要用發展的視角,尊重孩子、將孩子當成成人對待。

優秀的家長能放低姿態,走入孩子的世界,從孩子的角度遵循孩子的興趣愛好展開交流,在無形之中引導孩子,和孩子成為玩伴、朋友。

2.以身作則,當孩子的榜樣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對于世界的認知源自身邊的環境。試想一下,孩子小時候,家長每天邋里邋遢的生活,怎麼和優秀的、能接受到文化熏陶的孩子比較呢?

言傳勝于身教,一個每天陪著孩子讀書、丈夫疼愛妻子的家庭中,孩子不可能不優秀。所以,在孩子做作業時,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刷手機、打游戲、看電視,自己都做不到的憑什麼要求孩子完成呢?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真正拉開每個孩子差距的,就是家長。

3.家長學會做律師,而不是法官

低層次的家長總覺得孩子不能犯錯,事實上,這樣會導致他們的孩子走向叛逆或懦弱兩個極端。

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像律師一樣值得孩子信賴的角色,這樣的角色能以孩子為中心,走進孩子的內心,為孩子爭取他們應得的東西。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去判斷、去裁定。

相信大家,如果做到了這三件事,孩子會慢慢的變得優秀。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