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有一半被德國人拿走了,是有原因的,來看看人家的教育方式,才發現的確是與眾不同!
德國人口雖然不多,但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現了108個諾貝爾獎得主,而我們國家才僅僅只有兩個,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德國會有那麼多呢?當然是教育的原因了。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的教育方式吧。
第一,注意孩子全方位的培養,使孩子發展更全面。
跟我國僅僅是落實在口頭上不同,德國的孩子全方位培養似乎才更加落到了實處。在加強體育鍛煉的同時,他們還非常注重對孩子審美能力的培養。
第二,是唯一一個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寫入憲法的國家。
德國人很重視家庭教育,法律規定,撫養和教養子女是作為父母的自然權利和首要義務,父母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崇尚大自然的教育。
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德國目前的森林幼兒園有一千五百多家。這些幼兒園組織孩子走出室外,拋棄書本,幾乎整天與樹木和泥巴為伴。他們的教程中沒有數學識字,更別提其他的電子產品。
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就是在很小的時候接觸到大自然,從而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
第四,非常喜歡閱讀。
眾所周知,德國是全世界第二大圖書市場,然而,德國的人口才僅僅有八千多萬。這個比例實在是驚人,由此也能看出德國的民族是多麼的重視和熱愛閱讀。
走在德國的大街上,你隨處可以見到正在閱讀的人,火車站,公園,咖啡館,很多人手里都在捧著一本書。
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并不多,下午兩點就會放學,但是在放學后,圖書館會舉辦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吸引孩子們去讀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因為對閱讀的重視,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這個民族的強大!
與眾不同的教育水平,決定了德國高素質水平!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借鑒,把我國的教育事業做的越來越好!